首页 理论教育 浅议浦东地方文献建设

浅议浦东地方文献建设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议浦东地方文献建设张淞淞摘 要:地方文献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文献的特色文献。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从此浦东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浦东地方革命文献是浦东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料,研究浦东革命史、进行革
浅议浦东地方文献建设_衔华佩实:浦东图书馆内涵发展论文集

浅议浦东地方文献建设

张淞淞

摘 要:地方文献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文献的特色文献。浦东地方文献记录着浦东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对本地的经济建设和各方面工作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浦东乃至上海的珍贵史料宝库。本文针对浦东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与征集措施、开发利用与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理念、思路和构想。

关键词:浦东 地方文献 公共图书馆

1.浦东地方文献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1.1 地方文献的概念

上世纪50年代,杜定友先生在《地方文献的搜集与使用》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地方文献的概念:“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影片、画片、唱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簿籍等等。”这个定义言简意赅,不但揭示了地方文献的空间“区域性”这个本质特征,而且表述出载体“多样性”和价值“史料性”的基本特点。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视察云南省图书馆时重点指示:“图书馆应将本地区的地方志尽可能收集完全,对其他有关地区历史、地理的文献,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要积极地利用地方文献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82年,文化部在《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图书馆对本省、自治区、市的正式出版物和有关本地区文献、资料应尽全收集。”由此可见,地方文献的征集收藏和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代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点工作。

1.2 浦东地方文献建设的背景形势

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中国第一个副省级市辖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地处上海市东部、中国沿海开放地带的中心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从此浦东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浦东坚持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国际化思路结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2009年,浦东新区面积1429.6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72.28万人,占全市比重19.4%,常住人口419.05万人,占全市比重21.8%,生产总值400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6.9%。短短20年间,浦东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荣市区,成为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被誉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在如此辉煌的大好形势下,浦东地方文献的建设任务岂能不提上日程?

1.3 浦东地方文献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浦东地方文献建设在浦东地区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中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为:(1)积累和保存大批珍贵地方史料,构筑浦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宝库,为浦东地方史的深入研究、浦东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基础资料,为编史修志与文艺创作提供素材资料。(2)如实地记录浦东本地的建置沿革、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土民俗等人文地理情况,铸就浦东地区的综合百科全书,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提供丰富材料,在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和强化爱国思想教育的同时,有力促进浦东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3)形成浦东地方文献信息资料库,为浦东科研事业、地方经济与各行各业提供信息资源、数据线索与参考资料,有力推动科研事业与地方经济加速发展。(4)为浦东各级政府的规划与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报,辅助地方政治和科学决策,作为浦东地方政府工作的情报依据。

2.浦东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和收集措施

2.1 浦东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

浦东地方文献是浦东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记录和重要信息来源,也是浦东图书馆为政府机关和社会各界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丰富资源保障。做好浦东地方文献的建设和开发工作,首先要确定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和重点,应以如下几个部分为主:

(1)浦东地方史料

浦东地方史料包括浦东本地的地方志、名碑、拓片、家谱等,特别应以地方志和家谱为主。地方志记述了浦东地区的地理形态、气候环境、建置沿革、历史事件、历代人物、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风俗物产和风景名胜等内容的文献典籍,门类齐全,内容丰富,可视为浦东当地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一种地方著作。家谱又称宗谱、族谱、世谱,是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和事迹的历史文献,不仅蕴含该家族来源和迁徙的轨迹,还包括该家族繁衍生息、族规家约、文化教育和婚姻方面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真实了解浦东过去的地方面貌、社会风尚、时代追求、人们的劳动与生活方面的历史情况。由于浦东地方史料数量丰富,内容详实,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资料,因而放在地方文献收集的重要位置。

(2)浦东名人的著述及传记资料

浦东名人包括原籍浦东的,原籍不在浦东但曾任职、居住于浦东、并有影响的历代人物。他们的著述如文集、专著、论文、诗词、字画、信札、日记、奏折等,或多或少反映了浦东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方面情况,故应作为地方文献处理。这些文献资料,只要印成书本,不论其是否知名与公开发行,或是散见于报纸杂志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尽力收藏。比如民主人士宋庆龄、革命家张闻天、教育家黄炎培、翻译家傅雷、青帮人物杜月笙、当代知名作家叶辛等,这些名人的著述及传记资料已作为浦东图书馆的重点收藏。

(3)浦东地方出版物

浦东地方出版物是指浦东历代刻印、出版、发行的有地方特征的一切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包括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只要符合浦东本地区建设事业的现实需要,足以反映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轨迹,又能展示本地区人文历史面貌的文献资料,应当予以重点收藏,尤其是浦东地区的各类年鉴、年度报告、指南、会议纪要、政策汇编等文献。

(4)浦东地方建设与革命文献

浦东地方建设文献应当放在地方文献收集的首要位置,它是反映浦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文化、政治、建设等领域的辉煌成就、展示浦东在中共中央领导下蓬勃发展的真实文献资料,此外还包括浦东的政策法令、社会改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技术革新、生产建设和所有行业发展状况的详细文献资料。浦东地方革命文献是浦东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料,研究浦东革命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料,为浦东地方文献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5)浦东地方电子文献、音像制品、微缩胶卷、艺术品

电子文献、音像制品是新时期涌现出的新型载体文献资源,有真实直观、生动鲜明的特点和再现历史的作用,作为第一手的史料保存弥足珍贵,在未来将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努力收集浦东变迁及重大事件的音像资料,另外,也不能忽视微缩胶卷和地方艺术品的收藏工作,使之与其他文字资料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2.2 浦东地方文献的收集措施

从地方文献资料形式上看,有关浦东本地的一切文献资料,如图书、报纸、杂志、图片、画册、碑志、拓片、文告、手稿、微缩胶卷等资料,均为有历史价值的收藏资料,即使是断简零篇,甚至是片纸只字,都应努力收集到位,因为这些文献资料对于研究本地的历史、政治和经济有着难以估量的重要参考价值。然而,放眼上海乃至纵观全国,出版发行地方文献的单位部门与公共图书馆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因而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地方文献的出版发行情况,通常是知之甚少甚至无从了解,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相对于其他文献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有力开展浦东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1)争取政府及社会的支持

将浦东地方文献的收集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向浦东新区文化主管部门反映情况,促成新区政府就征集地方文献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完善的呈缴本制度,明令责成浦东地方出版社及各单位部门把出版物向浦东图书馆呈送样本,确保地方文献征集的完整性与连贯性。此外,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在社会上大力宣传浦东地方文献的重要作用,尤其要邀请当代浦东知名人士参与其中,以求进一步扩大影响,引起浦东乃至上海社会各界、各部门与广大公民对浦东地方文献的重视,并且想方设法吸引读者,提高馆内浦东地方文献的利用率。

(2)建立完善地方文献收集制度

加强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要求有完善的地方文献收集制度,这是做好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把浦东地方文献列入浦东图书馆征购计划之重点,拨出专项经费,确保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是运用经费,进行征订与采购。征订是从书商提供的书目数据中重点筛选,对公开出版的浦东地方文献进行准确订购;采购是在各类书市书店、出版机构和知名网站上及时购买浦东地方文献。同时,与出版发行浦东地方文献的出版社、当地史志办公室、史料编辑部门和政府各主管机构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保证地方文献征集齐全。此外,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书库,摸清地方文献的馆藏情况,编制地方文献缺藏目录和特征目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征集工作并确保重点。

(3)建立读者交流平台与地方文献征集网络

建立浦东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信息平台,扩大信息源并及时了解读者需求,对读者所荐文献进行有步骤、有重点地收集。一些经常利用地方文献的读者,对正在编辑或已经出版的地方文献较为了解,通过他们能及时掌握有关动态。同时,建立浦东地方文献征集网络,通过无偿征集与有偿征购相结合的方法在社会上广泛收集地方文献,尤其是要重视利用私人藏书者和地方书商的收藏资源,加强针对地方古籍、世族家谱和私家藏书的搜集力度,而且要重点关注富有纪念收藏价值的特种文献诸如手稿、文告、硬模、各类纪念品等,充实丰富我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对于无偿捐赠浦东地方文献的爱心读者,有必要公开给予褒奖与鼓励。

(4)加强馆际协作,促进地方文献的交流

除了浦东图书馆系统内的协作外,有必要与浦东新区的其他图书馆建立协作关系。在工作中,重视强化与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沟通交流,互通信息,主动访求与互相赠送,最大限度地谋求地方文献的资源共享,以求共同充实馆藏。尤其要本着合作建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好各个基层图书馆在当地的人缘、地缘优势,对于年鉴、大事记、镇村史等有史料价值的文献进行协作征集和互换补缺,建立起共建共享、互补双赢的局面。

(5)与古籍拍卖机构和旧书市场建立联系

古籍拍卖会和旧书市场中有着一定数量的地方文献、地方手抄本和少许罕见珍贵的地方古籍。有些地方文献资料为内部出版或自费出版,在书目上难以查到,在旧书市场中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由此可见,对上述两个场所的深入了解和持续联系是非常必要的。

3.浦东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3.1 科学整理地方文献,合理编目与集中陈列

把采购与征集到馆的地方文献,科学有条理地加以分类,正确地将其归入所属学科,并且根据内容和特点进行编目,编制有参考价值的书目、索引、汇编等各种专题资料目录,进行科学系统的加工整理。编制中力求把文章题目、责任者、刊名、日期、关键词等著录清楚,以方便读者查阅原文,编制加工力求做到资料面广、内容集中、观点全面,利用现代化的电脑设备来贮存和检索。在主题标引时,在《汉语主题词表》的基础上,增加有特色的地方区域、地方团体、地方事件、地方产品、地方人物等方面的主题词;分类标引时,严格按《中图法》进行分类标引,加注地方文献标识,深层次揭示其有关内容实质。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地方文献专藏书库,把地方文献资料集中陈列,形成适合本地读者需要的、别具特色的浦东地方文献藏书体系。目前,我馆地方文献专题已收集地方志、地方史料、地方著作等各类文献6000余册,科学合理的地方文献馆藏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3.2 筛选分析地方文献,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浦东地方文献中的年鉴、统计资料、企业名录、经济资料、政府信息、房地产信息、产品信息、行业分布信息、地方史料、文化史料、名人传记、民间故事、民情风俗和文化遗产文献等,已成为读者需求的热门资料。从事科研的读者,需要与自己科研课题有关的资料;政府机关、科研单位、文化团体、教育部门、工商企业和新闻出版单位,需要某一主题的具体资料;有些读者需要图书馆提供资料的馆藏地点、类目或者具体书名;有些读者希望图书馆能提供更高层次的咨询服务。因此,根据科学研究、政府决策、经济开发、新闻媒体和读者群体的不同需求,有必要编纂浦东地方专题文献信息资料,在关注浦东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观点、新动向、新思潮的基础上,对地方文献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与整理汇编,而且要通过阅读有关文献获取资料,将散见于文献中的有关地方内容的主题或时间资料,加以分析、摘录、整理和汇编,使之成为满足不同读者群体需求的书目索引与专题资料,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为某一主题的综述或述评这类二、三次文献,为科研单位、工商企业、政府决策机关、新闻媒体和广大读者提供参考材料和信息来源。

3.3 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发地方文献资源,建立浦东地方文献共享体系

地方文献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具有重复使用价值,浦东新区有不少收藏地方文献的单位部门。因此,有必要调查清楚浦东当地史志办公室、档案馆、博物馆、高等院校、政府机关与各类图书馆的地方文献收藏情况,以平等互利为基础,发挥协作协调的作用,对现有馆藏文献互通有无,对各自收藏的罕见稀少的地方文献进行平等交换、有偿转让、拾遗补缺与扫描复印的一系列合作,不断充实和丰富彼此的馆藏,谋求最大范围内的地方文献资源共享,将一馆地方文献变为多馆共享资源。有了良好的协调协作基础,就能以浦东图书馆为中心,联合上述相关单位部门,建立起一个颇具规模的浦东地方文献共享体系。

3.4 举办浦东地方文献展览与学术讲座,配合本地区编史修志工作

浦东图书馆可以根据各时期形势和社会热点,举办浦东地方文献的专题展览,或者邀请专家学者以浦东某主题举办学术讲座。通过专题展览与学术讲座,充分展示浦东地区的历史、名人、风俗、文化、经济、科技和社会情况,让浦东乃至上海各界深入了解浦东的灿烂历史、辉煌现状和展望憧憬浦东的锦绣前景,了解浦东地方文献在我馆的收藏状况,协助打造浦东图书馆的优秀文化品牌。此外,浦东图书馆亦可借助馆藏地方文献,积极配合浦东地区的编史修志工作,在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之外,还可与其合作编辑浦东地方文献。

3.5 建设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探索信息服务新道路

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是未来发展趋势,分散的地方文献通过建设数据库得以集中,不但能弥补馆藏不足又能方便用户检索阅读,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文献的使用价值,真正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而且对保护珍贵地方文献、减少文献破损遗失现象也有积极意义。浦东图书馆已经逐步开展数字化建设工作,浦东年鉴、浦东县志的数字化和浦东数字图书馆均在开发探索之中。在浦东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的道路上,应当注重考虑下列发展模式。首先,根据文献的类型、使用频率、出版时间,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完整而规范的文献目录数据库,为系统管理地方文献创造条件。其次,地方文献的著录要严格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机读目录格式》等标准,分类标引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主题标引依据《汉语主题词表》。最后,对数据库内的文献信息进行基础开发和深层次开发,基础开发是指对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包括对文献内容特征的揭示与利用,对文献资源的科学分类编目、科学排列及编制馆藏目录索引等二次文献检索工具,满足用户的一般阅读需要;深层次开发即有针对性的利用一、二次文献加以分析研究,按门类需要编制专题参考资料等检索工具,精选原始文献的主题和专业内容,编写出浓缩后的精华成果,满足特定用户的高层次需求。总之,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与文献资源数字化技术,实现浦东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为读者提供优质贴心的信息服务。

4.小结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此比喻要有恒心和毅力。《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以此比喻越向下、越深入推求,就越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朱熹为《诗经·国风·卫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注释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以此比喻不断进取和要求更好。王充《论衡·量知篇》:“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以此比喻互相商量研究,学习长处,纠正缺点。国内公共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建设道路上的艰辛历程,何尝不是上述古训名言的真实写照?

浦东地方文献是浦东当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历史、地理、人物、物产、民俗、风情等诸多领域的智慧结晶,是浦东地方社会发展进程的浓缩,是浦东乃至上海的珍贵财富宝库。由于蕴含着丰富充实的各方面史料,对浦东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不但有助于浦东社会经济、学术文化等的发展,而且对提高地方文献的阅览、咨询、分编和数据库建设等业务环节的水平,乃至树立浦东图书馆的优秀文化品牌,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浦东地方文献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艰巨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馆工作者发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每下愈况”,“精益求精”,“切磋琢磨”,在实现地方文献来源的多元化基础上,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创造地方文献收藏征集的新机制,探索地方文献采购收集的新途径,拓展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子舟.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127.

2.浦东年鉴2010[M].上海:浦东年鉴编辑部,2010:25.

3.王桂英.浅谈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J].图书馆杂志,1995(2):31-32.

4.邹华享.中国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概述[J].图书馆,1998(6):1-6.

5.黄俊贵.地方文献工作刍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54-59,72.

6.李静.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工作模式的探讨——从湖南图书馆“地方文献长廊”网页谈起[J].图书馆论坛,2001(2):22-23,110.

7.陈昭珍.欧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之征集及其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6):32-36.

8.张霞.浅谈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4):81-82.

9.谢秀明.探索地方文献工作的新路——深圳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实践谈[J].图书馆论坛,2005(4):191-193.

10.林仁贞.省级图书馆应积极建立地方文献规范文档[J].图书馆建设,2006(2):54-56.

11.马晴云.数字演绎,文化传承——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探讨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J].图书与情报,2010(6):128-130.

■作者简介:

张淞淞,浦东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