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应用的许多自然疗法与预防调护的措施,实际上都包含于古代的养生学理论与实践中。我国养生学的历史十分悠久,上古时代,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并发明了一些养生的措施。据文献记载,早在距今4 000多年前,人们就已开始了以导引法治疗湿痹诸疾。
春秋战国时期,养生理论日益丰富。养生学说不仅为先秦道家所重,诸子之书多蕴涵着养生学思想,而尤以《吕氏春秋》集先秦养生思想之大成。《吕氏春秋》为秦相吕不韦使其门客所著,在养生学方面主要体现了法天顺时、知本去害、顺性、贵生、胜理、归朴等养生思想,奠定了祖国医学养生学的基础。《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两篇也充分反映了《内经》“恬淡虚无”和顺应阴阳四时的四时养生观,并成为后世中医学家所提倡的养生要旨。《黄帝内经》还论述过四季睡眠时间的问题,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5]
战国时期的《行气玉佩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理论文物资料,据考为战国后期的作品,它记载了行气的方法和机制。《庄子》曾载有古代“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的导引之士,养形之人。西汉时的《淮南子》也记载了许多具体的养形之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描绘了44种姿势的养生健身图谱。
据文献记载,秦汉时养生术中出现了服食法,这种服食法是利用药物的作用,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汉代养生家还有一种“饮玉浆”之术,它与吐纳的闭气法并称“胎食”和“胎息”,即后世养生术之闭气和咽津法。除导引吐纳等养形之术外,积精养神也为养生家所重视。
晋唐时期,由于养生、服石蔚成风气,有关养生、气功之类的著作相继问世。如嵇康的《养生论》,张湛的《养生要集》,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葛洪的《抱朴子》等。这一时期的医家和养生学家也都非常重视睡眠养生法的研究,相关记载也明显增多。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和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书都记有丰富的睡眠养生的资料,特别是《千金要方》论述尤为精详。这一时期提出了许多合理的睡眠主张。如主张卧室要雅素洁净,须周密,睡前要使精神安宁,不歌咏,饱食不仰卧、不顺墙卧、不当风而卧,夏季不露面而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而卧,姿势以右侧卧位(孙氏称为“狮子卧”)为佳,睡时足不宜放置高处等,至今仍有很多实际意义。
晋代葛洪《抱朴子》还载有睡功法,葛洪认为,气功导引之术,行住坐卧皆可行之,为此总结出侧卧、屈卧、俯卧和仰卧四种睡功,依其术而眠,可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祛病的目的。如“侧卧功”,因其睡姿似鹿,古代养生学家又称其为“鹿眠”,坚持锻炼可舒缓腹背,使气血运行通畅,便于气通督脉;“屈卧功”,因其睡姿似鹤蜷体抱翅藏头,古代养生学家又称其为“鹤眠”,坚持锻炼便于运通任脉,可使丹田温暖,下元充固;“俯卧功”,因其调息、俯卧,类似龟眠,古代养生学家又称其为“龟息”,坚持锻炼可使督脉气血充盛,运行通畅;“仰卧功”,因其张臂伸足,古代养生学家又称其为“龙眠”,坚持锻炼可使四肢舒畅伸展,呼吸畅快,便于任脉及脏腑气血运行。
明代气功与养生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除道家、养生学家之外,明代医家也十分重视养生问题,气功与养生方面的著作极其丰富,其中大多非常重视睡眠与养生的关系,提出了非常丰富的睡眠卫生主张,对于失眠证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如周履靖《赤凤髓》载有《华山十二睡功图》,高濂的《遵生八笺》也载有陈希夷睡功,保存了有“睡仙”之称的宋代著名道士陈抟的睡眠功法。
其他如冷谦《修龄要旨》,万全《养生四要》,吴正伦《养生类要》,王廷相《摄生要义》,胡文焕《摄生集览》,蒋学成《尊生要旨》,龚居中《万寿丹书》等也载有丰富的睡眠卫生知识,遵而行之,有利于防治失眠证的发生。
清代医家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失眠证的防治经验,如曹庭栋《老老恒言》中即载有非常丰富的睡眠卫生知识与防治经验,除了他所创“操纵”二法之外,还主张夜深失眠或天未明而醒宜行夜坐之法与行千步之法,其原理与现代行为治疗学中之睡眠控制疗法或失眠刺激控制疗法基本相同。同时,他还全面论述了与睡眠相关的睡法、卧室、卧具、环境等因素,如对昼卧(午睡)、卧房、床、帐、枕、席、被、褥乃至便器,都有极为详尽的主张,包含着极其丰富全面的睡眠卫生学知识,有助于失眠证的防治与调护。
其他如尤乘的《寿世青编》、《勿药须知》,胡宗鹤的《养生杂录》,冯曦的《颐养诠要》,汪琥的《养生君子论》,石成金的《长生秘诀》,毛世洪的《养生至论》,孟曰寅的《养生揽要》,潘伟如的《卫生要术》,杨莱的《健脑术》,徐无隐的《修养杂录》等清代的养生著作,也都非常重视睡眠对于养生的重要意义,载有较为丰富的睡眠卫生知识和睡眠养生方法。
民国时期,朱振声著有《失眠自疗法》,提出失眠除药物治疗以外,还应注意饮食起居和自我助疗,丰富了失眠证的防治方法。
古代的导引、气功、呼吸吐纳等养生的功法与术式,以及广涉衣、食、住、行、睡等的养生保健理论主张与实践,包含着丰富的预防治疗与调养的知识,既是失眠证气功、导引、按摩等传承发展的基础,也与失眠证现代的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运动疗法、音乐疗法、沐浴疗法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临床对于失眠证的预防与调护,实际上也是在综合了古人的养生主张与实践的基础上,并结合现代的多种药物与非药物疗法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如李雪梅、傅文录编著的《失眠调养与护理》一书,就重点介绍了失眠患者的一般调护、失眠患者的饮食调养、失眠患者的心理调养和失眠患者的运动与锻炼等内容,综合运用了饮食、心理、认知、行为、音乐、运动、沐浴等多种自然疗法,其中也有不少方法是对古人养生保健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