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金方养生智慧

千金方养生智慧

时间:2023-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千金方》是《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的合称,为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从列方考察,《千金要方》“胆虚实”条下共有9方,均为治疗不眠方,其中胆实热方1首,其余8首均系治胆虚寒之方,且以温胆汤为其代表,称“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方名书,足显其方书本色。

《千金方》是《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的合称,为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成书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共30卷,计232门,载方3 360余首[92],一说载方5 300首[93]。《千金翼方》成书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亦30卷,为羽翼《千金要方》而作,收方1 900余首,药物800余种。二书合璧,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是书蕴涵丰富,方、论精详,堪称我国医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医学全书。

(一)重脏腑辨证,善使安魂镇魄之药

孙思邈在杂病论治中,非常重视脏腑虚实寒热辨证,将诸多疾病分属五脏六腑十一门,全面体现了脏腑辨证的思想。失眠一类的病证,也分涉各脏腑条下,如“心脏”、“胆腑”、“脾脏”等。失眠的治方,多收于“胆虚实”、“心虚实”、“风虚惊悸(列小肠腑下)”等条下。

孙氏在对于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上,主要着眼于五脏藏神功能,故此很少论及营卫。如《千金要方》“心脏脉论”条下曰:“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其人即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五脏者,魂魄宅舍,精神之依托也。魂魄飞扬者,其五脏空虚也,即邪神居之,神灵所使鬼而下之,脉短而微,其脏不足则魂魄不安。魂属于肝,魄属于肺。”[27]

另在“胆腑脉论”条下引“扁鹊云:足厥阴与少阳为表里,表清里浊,其病若实。极则伤热,热则惊动精神而不守,卧起不定。若虚则伤寒,寒则恐畏头眩不能独卧。”[27]论述了胆腑是失眠发生的重要环节。从列方考察,《千金要方》“胆虚实”条下共有9方,均为治疗不眠方,其中胆实热方1首,其余8首均系治胆虚寒之方,且以温胆汤为其代表,称“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27]足见作者在治疗失眠证时,对于胆虚寒这一类证型的重视。

为此孙思邈在治疗上也非常善于应用镇魄安神方药,载有大远志丸、云母芎䓖散、大镇心散、石英煎、镇心丸等潜镇安神之方,他还非常喜用龙骨、龙齿、远志、酸枣仁、柏子仁等镇静安神药。除此之外,他还善用磁石(见于道人深师增损肾沥汤)、紫石英(见于大镇心散、石英煎、镇心丸)、白石英(见于石英煎)、云母(见于云母芎䓖散)等石性药物和铁精、银屑(均见于镇心丸)等质重之药。这些药物多具重镇安神之用,如《神农本草经疏》曰:“云母,石性重坠,能使火下,火下则水上,是既济之象也,故安五脏,益子精,明目”[106];又《本草纲目》曰:“紫石英上能镇心,重以去怯也。下能益肝,湿以去枯也。心主血,肝藏血,其性暖而补,故心神不安,肝血不足及女子血海虚寒不孕者宜之。”[33]

《千金要方·序例》中论及处方用药时,举凡虚劳证为例,主张:“虚而恶梦纷纭,加龙骨……虚而多忘加茯神、远志;虚而惊悸不安,加龙齿、紫石英、沙参、小草。”[27]也充分说明了作者对镇静安神法的重视。

(二)倡风病学说,习用补气祛风之品

《千金要方·序例》“诊候第四”提出:“地水火风,和合成人。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全身强直,诸毛孔闭塞;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音声。火去则身冷,风止则气绝,水竭则无血,土散则身裂。”[27]由于受到佛学思想的影响,孙思邈认为人是由地水火风构成,人体内也有正常之风气,“风止则气绝”认为风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和《内经》为代表的传统中医理论有明显不同。为此也决定了他在辨证治疗上的鲜明特点。

是书所论之风病,以风虚邪乘立论,认为脏腑风虚,致为邪乘,且以风邪最为多见。卷七列风毒脚气;卷八专列诸风,下设杂风、诸风、偏风、贼风、风痱、风懿、角弓反张、风痹等证;卷十二胆腑下列有风虚杂补酒煎一门;卷十三心脏下列有头面风门;在卷十四小肠腑列有风眩、风癫、风虚惊悸等门,仅风虚惊悸一门即载方23首;《千金翼方》卷十七、十八两卷专论中风,下列“心风”、“风眩”、“中风”等多种病证的治方,包括失眠在内的多种疾病,孙氏皆擅从风论治。如《千金要方·治诸风方》所载之排风汤,可治“梦寐倒错”,“服此安心定志,聪耳明目,通脏腑,诸风疾悉主之。白鲜皮、白术、芍药、桂心、川芎、当归、杏仁、防风、甘草各二两,独活、麻黄、茯苓各三两,生姜四两。”[27]

《千金要方·风毒脚弱方》载道人深师增损肾沥汤:“治风虚劳损挟毒,脚弱痛痹或不随,下焦虚冷,胸中微有客热,心虚惊悸不得眠……”[27]组成方药有:黄芪、甘草、芍药、麦冬、人参、肉苁蓉、干地黄、赤石脂、茯神、地骨皮、当归、远志、磁石、枳实、防风、龙骨、桂心、川芎、生姜、五味子、大枣、白羊肾、半夏等23味;其他如治风虚惊悸,梦寐恐畏的大镇心散(紫石英、茯苓、防风、人参、甘草、泽泻、黄芪、白术、薯蓣、秦艽、白蔹、麦冬、当归、桔梗、大豆黄卷、柏子仁、桂心、远志、大黄、石膏、干姜、蜀椒、芍药、细辛);治男女五劳七伤,风虚痼冷,眠中不安的石英煎(白石英、紫石英、地黄、白蜜、桃仁、石斛、柏子仁、远志、茯苓、山茱萸、人参、麦冬、桂心、干姜、五味子、白术、苁蓉、甘草、天雄、白芷、细辛、川芎、黄芪、防风、山药);《千金翼方》中“心风”门下治风邪入脏,心意不定,夜不得寐的镇心丸(紫石英、茯苓、石菖蒲、苁蓉、远志、麦冬、当归、细辛、卷柏、干姜、大豆卷、防风、大黄、虫、大枣、干地黄、人参、泽泻、丹参、秦艽、芍药、石膏、乌头、柏子仁、桔梗、桂心、半夏、白术、铁精、白蔹、银屑、前胡、牛黄、薯蓣、甘草)等。从用药来看,所用多为补气、祛风之品。

(三)求众法兼备,方富药宏治证广泛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方名书,足显其方书本色。两书共收医方数千首,可谓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每证之下列方几以十数,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了极大帮助。据初步统计,两书关于失眠证治方,仅首见方就有30首,数量极为丰富。

孙氏载方,药味多较庞杂,这可能和他力求更为广泛的适应证有关,这种组方用药思想在书中也有充分反映。在卷十二胆腑下专列“万病丸散”一门,载方13首。其“论曰:圣人之道,以慈济物,博求众药,以戒不虞,仓卒之际,应手皆得,故有万病方焉。”[27]如所载耆婆万病丸“治七种痞块,五种癫病。十种疰忤,七种飞尸,十二种蛊毒,五种黄病,十二时疟疾,十种水病,八种大风,十二种痹,并风入头眼暗漠漠,及上气咳嗽,喉中如水鸡声,不得眠卧,饮食不作肌肤,五脏滞气,积聚不消,壅闭不通,心腹胀满,及连胸背鼓气坚结流入四肢,或复叉心膈气满时定时发,十年、二十年不瘥。五种下痢疳虫寸白诸虫,上下冷热,久积痰饮,令人多睡,消瘦无力,荫入骨髓便成滞,患身体气肿,饮食呕逆,腰脚酸痛,四肢沉重,行立不能久,妇人因产冷入子脏,脏中不净,或闭塞不通,胞中瘀血,冷滞出流不尽,时时疼痛为患,或因此断产,并小儿赤白下痢,及狐臭、耳聋、鼻塞等病。此药以三丸为一剂,服药不过三剂,万病悉除,说无穷尽,故称万病丸。”[27]是方用药31味,其治证之广,令人叹为观止。他的这种组方思想,在其他病证的治疗中也时有所见。如在治疗失眠证的诸方之中,用药亦较庞杂,如治髓虚之散药,用药38味;大镇心散24味;石英煎24味;五补丸24味;镇心丸35味等。对于组方药味庞杂的做法,亦有医家以不屑置之。唐代已有医家许胤宗对此不以为然,“医特意耳,思虑精则得之。脉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古之上医,要在视脉,病乃可识。病与药值,唯用一物攻之,气纯而愈速。今之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有功,譬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一药偶得,它味相制,弗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107]

其实这种组方的方法,往往寒热攻补并用,对组方配伍有更高的要求。宋代医家许叔微云:“近世医者,用药治病多出新意,不用古方,不知古人方意,有今人所不到者甚多,如诸寒石散、五石泽兰丸(《千金要方》载其方名、治法,未具药物组成)、三石泽兰丸、登仙酒(《千金要方》所载之芫花散)之类,其治疗有意外不测之效,观其所用药,则皆寻常所用之物也。但以相反、相恶者并用之,激之使为功效,详其妙意,盖出于今人之表。”[108]同时他也认为这种配伍方法,必当慎重,“盖言错杂和合,则其间必有争效其能者,故不可胜视、胜极也。”[108]清代医家余啸松则对此大加赞赏,称“元明以来,法遂淆乱,而用药者专尚偏寒、偏热、偏攻、偏补之剂,不知寒热并进、攻补兼投正是无上神妙处,后世医家未解其所以然,反谓繁杂而不足法。”[109]今人裘沛然先生认为大方多为兼备法,并指出“兼备法并不是一个杂凑的方法,其处方既寓有巧思,而配伍又极其精密,这是中医处方学上一个造诣很深的境界。”[110]正如其言,即使是“万病丸散”门下所列方剂,药味最多的芫花散有64味,最少的三物备急丸仅有3味,说明他力求治证广泛,多数方剂药味偏多是一个不争的事情,但并非不重配伍完全通过增加药味而实现。

(四)悉养性之道,详论睡眠养生之法

孙思邈非常重视养生,深谙修身养性之道,《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两书中均载有丰富的养生方法。《千金要方》中有关养生保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27卷《养性》中,共有8部分内容,分别为:养性序第一,主要论述养性长寿的法则;道林养性第二,主要论述心理、行为养性的方法,包括睡眠养生和房事养生;居处法第三,主要论述居处环境与养性;按摩法第四,主要论述按摩保健的方法;调气法第五,主要论述气功保健的方法;服食法第六,主要介绍了保健药食;黄帝杂忌法第七,主要论述养生保健的禁忌之宜;房中补益第八,主要论述了男女交合的益损与年龄、频率、时令等关系。《千金翼方》中有关养生保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12~15卷。第12卷为养性,篇目分别为:养性禁忌第一;养性服饵第二;养老大例第三;养老食疗第四等4篇。第13卷为辟谷,篇目分别为:服茯苓第一;服松柏脂第二;服松柏实第三;服酒膏散第四;服云母第五;服水第六等6篇。第14卷为退居,篇目分别为:择地第一;缔创第二;服药第三;饮食第四;养性第五;种造药第六;杂忌第七等7篇。第15卷为补益。孙氏之论养生,既重视动以养形,秘固保精,又非常强调清心寡欲,怡情悦志以养神;同时他还非常重视药食的调补和房事养生。孙思邈有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在具体应用方面,如认为乳、蜜大益于老年人,已为实践所证实。孙氏享年102岁,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寿医家,这和他科学的养生主张和身体力行的养生实践密不可分。

孙氏对于睡眠养生的方法,论述极为精详,从居室环境、睡眠朝向、卧位、睡眠的方法到注意事项,叙述非常全面、细致。虽然其中间有荒诞不经的内容,但总体来说,在睡眠问题上提出了许多合理的主张,特别是“先卧心后卧眼”之论,更广为后世传习。今择要摘录于下,以供参阅。

《千金要方·卷二十七养性》:“至于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厌,乃患害之源。但令雅素净洁,无风雨暑湿为佳。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宝,增长过失,使人烦恼根深。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当令俭约为佳。然后行作鹅王步,语作含钟声,眠作狮子卧右胠胁着地,坐脚也……脱着既时,须调寝处。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凡欲睡,勿歌咏,不祥起。上床坐先脱左足,卧勿当舍脊下。卧讫勿留烛灯,令人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睛及鼻干。夜卧当耳勿有孔,吹入即耳聋。夏不用露面卧,令人面皮厚,善成癣,或作面风。冬夜勿覆头,得长寿。凡人眠,勿以脚悬踏高处,久成肾水及损房。足冷勿顺墙卧,风吹入人,发癫及体重。人卧勿企床悬脚,久成血痹,两足重腰疼。又不得昼眠,令人失气。卧勿大语,损人气力。暮卧常习闭口,口开即失气,且邪恶从口入,久而成消渴及失血色。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按孔子不尸卧,故曰:睡不厌蹙,觉不厌舒。凡人舒睡,则有鬼痛魔邪。凡眠先卧心后卧眼,人卧一夜当作五度。反覆常逐更转。凡人夜魇,勿燃灯唤之,定死无疑。暗唤之吉,亦不得近前急唤。夜梦恶不须说,旦以水面东方噀之,咒曰:恶梦着草木,好梦成宝玉。即无咎矣。又梦之善恶并勿说为吉……凡人居止之室,必须周密,勿令有细隙,致有风气得入。小觉有风,勿强忍,久坐必须急急避之,久居不觉,使人中风。古来忽得偏风,四肢不随,或如角弓反张,或失音不语者,皆由忽此耳。身既中风,诸病总集邪气得便遭此致卒者,十中有九,是以大须周密,无得轻之,慎焉慎焉。所居之室,勿塞井及水渎,令人聋盲。”[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