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的化脓性感染通称为化脓性关节炎。它相当于古典医籍所称的关节流注。
【流行病学】 化脓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常侵犯髋、膝关节。多数累及单个关节,也有少数发生在多个关节。
【病因病理】 关节腔内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感染的途径常为细菌由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病灶经血液循环传播至关节腔,也可以由附近病灶蔓延而来或外伤后细菌经伤口直接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85%以上,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以及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化脓性关节炎病变的发展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1.浆液性渗出阶段 首先出现滑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渗透压力增加产生大量渗出液。此时关节面及滑膜表面无大的改变,如果炎症得到控制,关节功能可恢复正常。
2.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阶段 如病变发展,滑膜逐渐增厚,滑膜表面出现纤维蛋白斑及肉芽组织,渗出液呈浑浊的纤维蛋白性浆液。在此期虽然能够得到控制,但容易引起关节粘连,使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障碍。
3.脓性渗出阶段 滑膜肿胀增厚,甚至发生脂肪变性或坏死。关节腔内有脓性液体,关节软骨面由于脓液中死亡的白细胞所放出的蛋白分解酶的作用,发生溶解、脱落和破坏,治疗后多出现关节强直(图9-6)。
还有一些由于炎症渗出较多,关节腔内压力增大,可以破坏韧带及关节囊引起穿孔形成窦道。有些因关节囊及周围韧带松弛,骨质破坏引起病理性骨折。
【临床表现】 起病急,全身不适,食欲减退。早期有寒战、高热,有些患者高热可达40℃以上。受累关节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增高,关节部位有明显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肌肉紧张。患肢不能负重,受累关节呈痉挛性屈曲。晚期则有关节畸形,病理性脱位,窦道流脓或关节强直等后遗症。
图9-6 化脓性关节炎演变
【辅助检查】
1.化验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试验阳性。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对诊断及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2.X线检查 在早期仅见到关节周围软组织阴影扩大、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内渗出液多时,可出现关节半脱位,关节附近骨质出现充血性骨质疏松。当关节软骨面破坏后,关节间隙变窄,继而出现关节面的骨质破坏。感染严重时,可出现广泛的干骺端骨髓炎,并有死骨形成。关节可有病理性脱位。晚期,关节间隙消失,关节发生纤维性或骨性融合,有时可见骨小梁跨越关节面,邻近骨质有硬化。
【诊断】 凡有高热,关节肿痛,白细胞计数增高者,应考虑到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穿刺抽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多为游走性多发性间歇性发作。白细胞计数较化脓性关节炎低,关节液内无脓细胞、无细菌,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常为阳性。应用抗风湿药后症状可以缓解。
2.关节结核 单纯骨结核突然穿破关节形成全关节结核时,体温升高,关节肿痛加剧,但全身情况较化脓性关节炎轻,关节液检查结果有所区别。
3.小儿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 全身情况较好,体温稍高,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血沉正常,发病2周左右可痊愈。
【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迅速控制病程,是治疗化脓性关节炎的关键,这样不仅能保全患者生命,而且对恢复关节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卧床休息 患肢牵引,限制活动,减少关节腔的压力,能使因炎症所损害的关节面不因受压而变形,防止关节粘连,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2.抗生素 大剂量给药,持续时间不能过短。就是症状消失后,还要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后才能停药。
3.全身支持疗法 对儿童和重症患者,应注意降温、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输血,补充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4.关节穿刺 对小而表浅的关节,可每日做1次关节穿刺,抽尽脓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彻底干净后,向关节内注入敏感的抗生素,直至不再有渗出液为止。对较大的关节如膝关节、肩关节等经关节穿刺证实有关节积液或积脓后,选择2个穿刺点,用套管针做关节穿刺,可用特制的套管针,或用胸腔穿刺的套管针。若关节液少,可先注入生理盐水,使关节囊膨胀。套管针进入关节腔后,拔出针芯,经套管插入一根直径约3mm的塑料管或硅胶管,将套管退出,塑料管用丝线缝合结扎固定于皮缘。一根作滴入管,每日滴入抗生素和生理盐水2 000~3 000ml,另一根作吸出管,连接于连续负压吸引装置。如此连续冲洗,直至炎症完全控制。一般1周左右拔管。
5.关节切开引流术 经关节穿刺、关节闭式冲洗疗效不佳者,应切开引流。对髋关节的化脓性关节炎,一方面由于股骨头和股骨颈的大部分在关节囊内,容易引起骨髓炎。在儿童若骨骺被破坏,势必影响肢体发育;此外也容易向髂骨蔓延引起髂骨骨髓炎。另一方面关节位置也较深,周围有丰富的肌肉,凭套管针穿刺有时不易成功,应及时行切开引流。切开后吸尽脓液,用大量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干净后,在关节内放置抗生素,术后关节固定在功能位。或者在病灶内放置两根直径3mm的塑料管或硅胶管做闭合式连续冲洗吸引。也有在病灶内放置庆大霉素珠链及引流条,缝合关节囊,全层关闭伤口,留置庆大霉素珠链末尾1~2颗于伤口外,一颗颗连续按时拔出。伤口可一期愈合。在局部炎症消退后,关节尚无明显破坏,一般在发病3周左右,应适当进行功能锻炼,配合理疗,按摩和熏洗,以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6.中医中药 初起宜清热解毒、活血消肿,选用黄连解毒汤加桃仁、丹参、红花、大黄、木通等;成脓期宜托毒透脓为主,选用透脓散加减方;溃后宜化毒排脓、补益气血,选用托里透脓汤加减。外治时,初起用金黄散敷患处,每日1次,成脓后宜切开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换药。
【手术链接】 后遗症的处理:
1.关节面完整但运动受限者,原因多是关节内外粘连。如位置不佳,或影响工作者,可考虑在麻醉下行手法治疗,撕开粘连。
2.关节强直者,可根据患者的职业、畸形程度及强直部位等,选用关节融合术、截骨术或成形术。但手术必须在炎症完全消退后至少6个月才能进行,否则被包围的致病菌还未完全被消灭,可经过手术造成局部组织创伤,一方面降低了抵抗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扩散的机会,以致病灶可以复发;即使炎症已完全消退6个月后进行手术,仍有诱发局部感染的可能,但可能性较小,因此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须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防保健】 防止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
【研究进展】 阚金庆等在对小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研究中认为,小儿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特点是易发生髋关节的毁损性破坏,受累部位绝大多数见于股骨头骺,很少累及髋臼。一般认为造成股骨头骺破坏是感染扩散的结果。但其他关节的化脓性感染较少发生骺端的破坏,而且小儿股骨头骺软骨与臼软骨一样具有较强的抗感染屏障作用,单纯用感染扩散难以解释上述现象。考虑到小儿股骨头骺血供和髋关节解剖学方面的特点,探讨髋关节内压在该病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正常小儿髋关节内压随体位不同而变化,屈髋时则为负压。由于髂股韧带等结构的加强,髋关节囊特别厚韧,关节腔的可扩张性极小,当关节内感染大量渗液时,势必引起关节腔的填塞,压迫走行于关节囊内的颈升动脉和伴行静脉,可造成股骨头骺血供障碍。Vegter等研究证明,当犬髋关节内压增高到319kPa时,股骨头血流量即降至正常的75%,并随关节内压的增高血流量呈进行性减少,证明髋关节内压增高可引起未成年动物股骨头血流动力学紊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