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又称臀神经综合征,是指由于臀上皮神经在其走行处受到损伤而产生的腰腿臀疼痛的综合征。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在行程中的6个固定点均可能是臀上皮神经易受压迫,遭受损伤的部位。肥胖的中老年女性易发生骶髂脂肪疝嵌顿,压迫臀上皮神经。当臀上皮神经卡压症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不要单纯的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the superior clunial nerves compression syndrome)又称臀神经综合征(the clunial nerves syndrome),是指由于臀上皮神经在其走行处受到损伤而产生的腰腿臀疼痛的综合征。

【流行病学】 好发于中老年肥胖女性患者,多数有腰部扭伤病史或受风寒史。

【病因病理】

1.解剖 臀上皮神经起源于L1~3脊神经根后支的外侧支,按其起源和分布,臀上皮神经可分为外侧支、中间支、内侧支、最内侧支。如神经在股骨大粗隆与第3腰椎棘突连线交于髂嵴处平行穿出深筋膜。脊神经后支的行径可归纳为6点、4段、1管:6点即出孔点、横突点、入肌点、出肌点、筋膜点以及入臀点,4段为骨表段、肌内段、筋膜下段、皮下段,1管为骨性纤维管。神经自椎间孔发出后穿骨性纤维孔处称为“出孔点”,沿肋骨或横突的背面和上面行走段为“骨表段”,在横突上被纤维束固定处是“横突点”,行走在竖脊肌内的称“肌内段”,相当于进入竖脊肌处称“入肌点”,走行在胸背筋膜浅层深面的为“筋膜下段”,出竖脊肌处称“出肌点”,出深筋膜后行于皮下浅筋膜内的“皮下段”,此段向下处与筋膜下段成一钝角的转折角,该角为穿出胸背筋膜浅层的“出筋膜点”,皮下段越过髂嵴进入臀部之点称“入臀点”。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在行程中的6个固定点均可能是臀上皮神经易受压迫,遭受损伤的部位。臀上皮神经入臀以后继续在筋膜中下行,可达股后下部,加上与其他皮神经有联系,成为股后部疼痛的原因。髂嵴上的骨纤维管,胸背筋膜和脂肪组织为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基础,臀上皮神经行程中转折多,角度锐、穿过两层筋膜及邻近脂肪的异位是臀上皮神经易受损伤的重要因素,臀上皮神经在穿出由骶髂筋膜形成的卵圆形的孔隙处是一个薄弱处。一旦腰部损伤,臀肌强力收缩而发生局部压力增高,可使筋膜深部脂肪组织从该孔隙处向浅层疝出、嵌顿等机械性损伤而引起腰痛。

2.病因

(1)解剖因素:有些患者髂嵴较正常人高且外翻,臀上皮神经越过时张力过大,易损伤。肥胖的中老年女性易发生骶髂脂肪疝嵌顿,压迫臀上皮神经。

(2)损伤因素:除了外力直接作用导致神经损伤外,躯干向健侧过度弯曲或旋转时,臀上皮神经受牵拉,可发生神经的急慢性损伤或向外侧移位,造成神经水肿粘连,而出现症状。

【临床症状】

1.大多数患者有腰部扭伤史或受风寒史。

2.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患者诉腰部疼痛常常是持续发生的,很少有间断发生。急性期疼痛较剧烈,且有大腿的串痛,但不超过膝关节。患侧臀部可有麻木感,无下肢麻木。一般疼痛的部位较深,区域性模糊,没有明确的界限。

3.患者常诉起坐困难,由坐位改为直立位时或直立位下坐时,感到腰部使不上劲,疼痛加剧。患者多不能直接起坐,需双手扶物或由人帮助才能坐起。

4.弯腰活动受限,对侧下肢直腿抬高受限,但无神经根刺激症。多数患者可以检查到固定的压痛点,一般在髂嵴中点及其下方压痛,一般放射痛不超过膝以下。常可在髂嵴处摸到条索状物或皮下痛性结节。

【辅助检查】

1.X线 骨盆X线片常无异常表现,同时需拍腰椎X线片以除外腰椎疾病。

2.CT或MRI 如怀疑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做CT或MRI检查以资鉴别。

【诊断】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诊断,仔细收集病史,认真做体格检查,注意与相关疾病相鉴别,没有特殊的辅助检查阳性结果。髂嵴中点压痛点的封闭可作为治疗性诊断。

【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发于中青年,常有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卧床休息症状可以减轻,腹压增加可使症状加重。CT或MRI检查可发现髓核向椎管内突出。当臀上皮神经卡压症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不要单纯的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梨状肌综合征 臀部疼痛可放射到整个下肢,臀部的压痛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底放射。沿坐骨神经可有压痛。肌电图提示潜伏期延长,纤颤电位等神经受损表现。俯卧位时可在臀中部摸到较硬或隆起的梨状肌。梨状肌张力试验阳性。

3.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部疼痛,可沿大腿向下放射,极少数可累及小腿的外侧。不因腹压增高而症状加重。第3腰椎横突有明显的压痛,定位固定,是本病的特点。晚期可见臀肌萎缩,此点有诊断意义。X线摄片发现第3腰椎横突过长。做第3腰椎横突封闭,疼痛立即消失,是有用的鉴别方法。

【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炎止痛药:抗炎止痛药,如双氯芬酸(戴芬)75mg口服,每日1次或双氯芬酸钠(扶他林)75mg口服,每日1次或塞来昔布(西乐葆)0.2g口服,每日1~2次等可选择使用;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扶他林乳剂)或辣椒碱软膏等。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100mg加维生素B120.5mg肌内注射,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或甲钴胺(弥可保)0.5mg口服,每日3次,每次1粒。

2.物理治疗 可选择超短波透热或特定电磁波、低频温热电按摩、热振磁及电脑中频电疗。

3.针刀治疗 患者取俯卧位,在臀部皮下条索压痛处,用甲紫做标记,针刀在定点处,刀口线与条索或臀上皮神经方向平行,针体垂直皮肤刺入条索,酸胀明显时切开数刀,纵行疏通剥离,大幅度横幅摆动。若神经根出筋膜点处压痛明显,则垂直刺入皮肤,达酸胀感较重或有向下放射感时,纵行切开数刀,横行摆动两下出针。若在骶棘肌外缘与髂嵴交界处压痛明显,令胸部垫一薄垫,腰呈后伸位,针刀在定点处,刀口线与神经纤维方向一致,针体垂直骨面刺入,如有麻木或放射性疼痛出现,则将针刀旁移1mm,行切开剥离,疏通粘连。当针刀感觉有松动感无阻力时出针,以棉球压迫针孔片刻,外贴创可贴。每周1次,最多不超过3次。

4.局部封闭治疗 一般在髂嵴压痛点处,用1%利多卡因2~5ml+曲安奈德2ml+维生素B120.25mg痛点注射,每5~7天注射1次,3次为1个疗程。

【手术链接】 手术指征: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诊断明确,患者强烈要求手术者亦可考虑行手术探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