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青龙汤证

大青龙汤证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投以大青龙汤,三服汗解。大青龙汤证,较麻黄汤证更重,既有风寒之邪外袭于表,又有阳热之邪闭郁于里,不能外越,故突出烦躁一证。故大青龙汤证之辨证要点在于无汗而烦躁。此两条一说中风,一说伤寒,合观之,是后世主张大青龙汤证为风寒两伤营卫的根据。大青龙汤证为麻黄汤证之变证,而且较重,因其人表实,不易外感,一旦外感,较之虚人厉害。

☆ 许叔微医案:治何保义,在行军中得伤寒,脉浮涩而紧。许曰:“若头痛,发热,恶风,无汗,则麻黄汤证也;烦躁,则大青龙汤证也。”何曰:“今烦躁甚。”投以大青龙汤,三服汗解。

麻黄9克,桂枝3克,炙甘草3克,杏仁12克,生姜9克,大枣6克,生石膏12克。

★ 寥笙注:本案为麻黄汤证之变证治法。患者在行军中得伤寒,脉浮紧,恶风,无汗,为麻黄证,又加烦躁甚,其为大青龙证无疑。昔人对桂枝证、麻黄证、大青龙证,有三纲鼎立之说,谓桂枝证为风伤卫,麻黄证为寒伤营,大青龙证为风寒两伤营卫。夫既有伤风伤营之分,又有营卫两伤之混,使人无下手处矣。自此说出,大青龙证变成漆黑一团,不可究诘,长期争论不休,迄无明确之论。桂枝证固然是风伤卫,但与营气并不是毫不相涉。《伤寒论》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桂枝汤主之。”桂枝汤用白芍益阴和里,固在内之营阴,桂枝温通卫阳,解肌发汗,去在表之风邪,如病与营分无关,桂枝汤中即无须用白芍。麻黄汤证为寒伤营,但卫分也同时受病。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上逆而作喘;表闭无汗,卫阳不伸,不能御寒,故恶风寒。麻黄汤用麻黄为君,入肺走皮,开毛窍,逐风寒,宣肺定喘,佐杏仁以利肺气,正所以散卫分之邪。大青龙汤证,较麻黄汤证更重,既有风寒之邪外袭于表,又有阳热之邪闭郁于里,不能外越,故突出烦躁一证。烦者,太阳之气内郁胸中也;躁者,太阳之气外拢四肢也。故大青龙汤证之辨证要点在于无汗而烦躁。中风、伤寒两词,仲景往往互用。《伤寒论》说:“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人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前条冠以太阳中风,后条以伤寒冠首,第35条麻黄汤证只言“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未明言伤寒或中风,故中风、伤寒两词多互用,并未凿分。至于大青龙汤证,《伤寒论》说:“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此两条一说中风,一说伤寒,合观之,是后世主张大青龙汤证为风寒两伤营卫的根据。但问题在于何以风伤卫脉反浮紧?寒伤营脉反浮缓?又令人难以置信。其实风也,寒也,都是外在条件,它是病的诱因。疾病的发生,是人体正气之虚,外邪乘虚而入,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作斗争或胜或负的表现,同一风寒伤人,因人的体质不同,正气的强弱各殊,所表现的证状也千差万别。因此,伤寒、中风为病,不要在“风”“寒”名词上凿分,重在症状上细辨。有诸内,必形诸外,这是治病求本的关键所在。大青龙汤证为麻黄汤证之变证,而且较重,因其人表实,不易外感,一旦外感,较之虚人厉害。卫气闭郁,不能泄于外,而反以实阳气,阳气既实,又表闭不通,闭热于里,故不汗出而烦躁。烦躁是热伤其气,无津不能作汗,故发热恶寒,身疼不解,特加石膏的味辛性寒,以清热生津,除烦安嵘,然其性沉寒,恐内热顿除,表寒不解,变为寒中,故重用麻黄以发表,甘草以和中,更用姜、枣以调和营卫。一汗而表里俱解,风热两除,此大青龙汤清内攘外之功,所以佐麻、桂二方之不及。其立方之旨,因烦躁而独加石膏,此大青龙证之点睛也。因龙能兴云致雨,喻本方发汗之峻,故名大青龙。许氏精于治伤寒,胸有成竹,凡遇伤寒证,无不一眼觑破,所以断之说:“若头痛,发热,恶风,无汗,则麻黄汤证也;烦躁,则大青龙汤证也。”投以大青龙汤,三服汗出而愈。脉证相符,辨证果断,方与证对,不用加减,故服之有立竿见影之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