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篇 岩壁上如何开出抚慰人心的花——中外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伦理分析
张 星
灾难新闻报道是随着时代进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新闻报道领域。我国的灾难报道在真实性、时效性、公开性和全面性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了新闻伦理中的客观性和人文性发生冲突时如何权衡取舍的问题。对于一次重大的灾难报道,中国媒体缺乏伦理观念和人文关怀,有着娱乐化、低俗化、媚俗化的倾向;西方媒体一方面坚持追求“异乎寻常的感觉”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传达社会责任感。中外灾难报道的差别显现了我国新闻媒体同发达国家新闻媒体的差距。
【关键词】灾难报道 人文关怀 伦理观念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腾飞的是频繁而至的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全球进入了一个充满危机的高风险时代。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界定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其中前两者都属于灾难范畴的重大突发事件。
灾难报道是指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报道。美国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曾说:“对新闻媒介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和伤害。”可见灾难新闻几乎涵盖了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和人情味,很容易激起受众的兴趣,因而灾难报道被认为是新闻的“富矿”。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近几年的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中,有关灾难的各类新闻题材占了很大比重。而在世界新闻最高奖项普利策奖80多年的历史中,绝大多数获奖作品属于灾难报道。灾难是一个永恒的题材,也是新闻报道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