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眼睑位置异常

眼睑位置异常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眼睑位置异常包括倒睫、上睑下垂、闭合不全等。此外,睑缘炎、睑腺炎、烧伤、外伤、手术等均可形成瘢痕使睫毛倒生。③严重者可导致睑闭合不全及暴露性角膜炎。如为儿童,并且下垂超过瞳孔时,常可造成患眼弱视。多数由上睑向下延伸,少数由下睑向上伸展,后者称反向性内眦赘皮。但超过发育年龄而症状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可伴眼部或全身其他部位发育异常,如睑球粘连、小眼球、虹膜和脉络膜缺损,唇、腭裂等。治疗行眼睑成形术。

正常情况下,眼睑与眼球表面紧密接触,形成一个毛细间隙,吸附泪液,并随着瞬目动作而润泽眼球表面;上下睑的睫毛分别向前上、下方整齐排列,可起到阻挡尘埃等侵入眼内,但不应与角膜相接触;内眦部睑缘有上、下泪小点各一个,紧靠泪阜,吸附泪液向泪道系统顺利导入,一旦发生异常,会出现流泪。眼睑位置异常包括倒睫、上睑下垂、闭合不全等。

一、倒睫(trichiasis)

睫毛倒向眼球引起刺激症状。

【病因】 毛囊周围瘢痕收缩所致,凡能引起睑内翻的各种原因均能造成,其中以沙眼常见。此外,睑缘炎、睑腺炎、烧伤、外伤、手术等均可形成瘢痕使睫毛倒生。

【临床特点】 ①持续性异物感、流泪、羞明、眼睑痉挛等。②倒睫摩擦引起的结膜充血,角膜混浊,甚至形成角膜溃疡。

【处理】 ①拔除睫毛:对于少数倒睫毛可用拔睫毛镊子拔除,但不久又可再生。②电解法:电解破坏毛囊,以减少睫毛再生的机会。③手术:多而密集的倒睫多因睑内翻引起,可行睑内翻矫正术。

二、睑内翻(entropion)

睑缘内卷、部分和全部睫毛倒向眼球刺激角膜的反常状态。

【病因】 ①瘢痕性:常见于沙眼,也可发生于结膜烧伤等病。②痉挛性:常发生在下睑,多见于老年人。由于眼轮匝肌痉挛收缩所致,老年人皮肤松弛,以致失去牵制眼轮匝肌纤维的收缩作用,加上眶脂肪减少,使眼睑后面缺乏足够的支撑。另外结膜炎、角膜炎的刺激也可诱发本病。③先天性:主要见于婴幼儿,由于内眦赘皮牵拉、体质肥胖及鼻梁发育不够所致。④先天性青光眼眼球增大压迫下睑引起。

【临床特点】 同倒睫,但更严重,睑缘内卷,倒睫刺激角膜,可造成角膜溃疡和角膜混浊。

【处理】 针对不同原因进行。①瘢痕性者手术矫正。②痉挛性者去除病因,老年者手术治疗。③先天性,轻度内翻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减轻或消失,较重者可行手术矫正。

三、睑外翻(ectropion)

睑缘离开眼球、向外翻转的反常状态。使得睑结膜发生炎症及引起外观异常。

【病因】 ①瘢痕性:由于眼睑外伤、烧伤、眼睑溃疡、眶骨骨髓炎或睑部手术不当等所造成的皮肤瘢痕牵引所致。②麻痹性:仅见于下睑,由于面神经麻痹,眼轮匝肌收缩功能丧失,下睑依其本身的重量下垂形成。③老年性:仅见于下睑,由于老年人的眼轮匝肌功能减弱,眼睑皮肤及外眦韧带也较松弛。

【临床特点】 ①因泪小点外翻,发生溢泪。②暴露部分的结膜充血、肥厚、干燥、粗糙、甚至呈表皮样改变。③严重者可导致睑闭合不全及暴露性角膜炎。

【处理】 ①一般治疗:夜间涂抗生素眼膏包眼,防止干燥、保护角膜。②手术治疗:瘢痕性,切除瘢痕做植皮术;麻痹性,重者行眼睑缝合术;老年人,轻者嘱其向上擦泪,以减少或防止外翻加剧,重者手术矫正。

四、眼睑闭合不全(lagophthalmus)

上、下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使眼球暴露在外,俗称“兔眼”。

【病因】 ①引起严重睑外翻的各种因素。②先天性眼睑缺损。③眼球增大或眶内容增加,如先天性青光眼、角膜葡萄肿、眶内炎症、眶内肿瘤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④全身麻醉、昏迷或衰竭的病人,角膜失去知觉,瞬目的反射消失。

【临床特点】 轻者用力闭眼尚能闭合,仅下部球结膜外露,不会造成严重损害;较重者,结角膜长期暴露,结膜充血肥厚,角膜干燥混浊,上皮脱落,出现角膜溃疡,称暴露性角膜炎(exposure keratitis),重者可失明。另外,因泪点不能与泪湖接触而溢泪。

【处理】 ①病因治疗,如摘除眶内肿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②保护角膜:轻者点人工泪液、涂抗生素眼药膏包扎,或戴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严重者行睑缘缝合术。

五、上睑下垂(ptosis)

正常情况下,国人两眼平视前方时,上睑缘覆盖角膜上缘约2mm,睑裂平均宽度约为7.5mm。由于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抬起,遮挡部分或全部瞳孔者称上睑下垂。

【病因】 ①提上睑肌先天发育异常,多为双侧,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有时伴上直肌功能不全或其他先天性异常,如内眦赘皮、小睑裂、小眼球、斜视、眼球震颤等。②后天性: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多为单眼,常合并有动眼神经支配其他眼外肌或眼内肌麻痹;交感神经性:Müller肌的功能障碍或因颈交感神经受损所致,如为后者,则同时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颜面潮红及无汗等,称为Horner综合征;肌源性:重症肌无力症,常伴有全身随意肌容易疲劳的现象。但亦有单独出现而不向其他肌肉发展,其特点是休息后好转,连续瞬目时立即加重,早晨轻而下午重,皮下或肌内注射新斯的明0.3~1.5mg,15~30min后,症状暂时缓解。③其他:外伤损伤了动眼神经或提上睑肌、Müller肌;机械性,如重症沙眼、睑部肿瘤等。

【临床特点】 上睑不能上提,患者常紧缩额肌——皱额、耸肩以助提睑,双眼常仰头视物。如为儿童,并且下垂超过瞳孔时,常可造成患眼弱视。为估测提上睑肌的功能,可在抵消额肌收缩力前提下,分别测定眼球极度向上、向下注视时的上睑缘位置。正常人应相差8mm以上,如两者相差<4mm,表示提上睑肌功能严重不全。

【处理】 主要是防止视力减退和改善外貌。先天性上睑下垂应早期手术矫正,尤其单侧下垂遮挡瞳孔者更应争取早期手术,以防形成弱视。肌源性或麻痹性上睑下垂可用神经营养药或新斯的明,提高肌肉的活动功能,久治无效时再慎重考虑手术。

六、内眦赘皮(epicanthus)

【临床特点】 鼻根至眉内端竖立的半月状皮肤皱褶,遮盖内眦、泪阜甚至泪点及内侧部分球结膜。多数由上睑向下延伸,少数由下睑向上伸展,后者称反向性内眦赘皮。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常为双侧性,多见于儿童时期,特别是鼻梁扁平者。常合并上睑下垂、小睑裂。临床上,将反向性内眦赘皮、小睑裂、上睑下垂、内眦间距增宽同时存在称先天性眼睑四联征(komoto综合征)。

【处理】 轻者一般不需治疗,常随患儿面部发育鼻梁长高而皱褶渐渐消失。但超过发育年龄而症状重者可采用手术治疗。如内眦成形术、上睑下垂矫正术,眶鼻部整形术等。

七、眼睑缺损(blepharocoloboma)

可伴眼部或全身其他部位发育异常,如睑球粘连、小眼球、虹膜和脉络膜缺损,唇、腭裂等。睑缘多呈三角形缺损凹陷,上睑内侧多见。治疗行眼睑成形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