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内分泌疾病相关眼病

与内分泌疾病相关眼病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状腺相关眼病是眼眶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该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而且命名较为混乱,如甲状腺眼病、甲状腺毒性眼病、内分泌性眼肌病变、内分泌性眼球突出、眼球突出性甲状腺肿、恶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等。④严重病人因视神经受压而致视神经病变,使视力下降。MR成像特征与CT相同,在T1WI眼外肌为中等偏低信号,T2WI为中等偏高信号。

一、糖尿病相关眼病(ocular disorders associaed with diabetes)

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是在发达国家引起失明的4个主要眼病之一。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屈光不正、虹膜改变以及眼球运动神经改变等。

【临床特点】

1.结膜血管改变 结膜血管扩张多见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毛细血管扩张多位于近角膜缘或穹窿部结膜的浅层或深层,境界清晰,呈球囊状或不规则形,其位置、大小、形状、常经数月而无改变,其发生率与病人年龄、发病时间有关。

2.虹膜改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虹膜红变(rubeosis)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视网膜缺血、诱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刺激虹膜及前房角而产生新生血管。为一些细小弯曲、不规则的新生血管,多位于瞳孔缘,以后扩展到整个虹膜乃至前房角,使房水排出发生障碍,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新生血管易破裂而致前房积血。有时糖尿病患者可伴有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大多见于青少年糖尿病,此型虹膜睫状体炎对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及散瞳药反应良好。

3.屈光不正 当血糖波动时,可出现屈光状态的改变:血糖增高,房水渗透压减低,部分房水渗入晶体,使之变凸而出现暂时性近视,当血糖降低,房水渗透压升高,晶状体内水分外渗,则又形成相对的远视。这种屈光异常改变,当病情稳定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4.晶体改变 并发性白内障。参见第2章第一节无痛性慢性视力下降。

5.眼球运动改变 有些糠尿病病人可出现眼球运动神经麻痹,从而引起复视或眼外肌运动障碍。较特殊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动眼神经麻痹时瞳孔常不受累。眼球运动神经麻痹一般可在1~2个月或更长一段时间内恢复。

6.视网膜改变 一般可将其分为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两种。单纯性者预后良好;增殖性者常引起玻璃体出血、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等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是我国目前致盲的一个重要原因。参见第2章第一节无痛性慢性视力下降。

【临床路径】 ①询问病史,有助于诊断;②详细检查发现眼部异常;③控制糖尿病,减少并发症;④针对不同并发症进行治疗:如白内障手术,激光全视网膜光凝,药物或手术降低眼压等。

二、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眼眶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该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而且命名较为混乱,如甲状腺眼病、甲状腺毒性眼病、内分泌性眼肌病变、内分泌性眼球突出、眼球突出性甲状腺肿、恶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等。习惯上,眼科医生将甲状腺功能异常伴有眼病的患者叫Graves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而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不肿大,各项化验检查正常而只有眼征的则称眼型Graves病(ophthalmic Graves'disease)。TAO发病的年龄组范围跨度较大,青年至老年均可发病,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合伴眼征者多为中青年女性,男:女为1:4,单纯有眼征者无明显性别差异。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中40%~75%患者眼球前突,甲状腺功能正常而眼球突出者占25%,在Graves眼病中,浸润性突眼占3%~5%。

【临床特点】 TAO患者全身可以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如心悸,烦躁不安,易激动,易疲乏,常失眠。基础代谢增高,怕热、皮肤温度高、多汗,体重减轻,工作效率低。食欲增大,有时腹痛和便秘交替出现。女性病人早期月经量减少、月经不规则或闭经,男性患者性欲不振、且有阳萎,偶有乳房长大。检查时可发现甲状腺弥漫性增大、质软,也可表现结节状,结节质硬。患者心脏常扩大、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双臂平行伸出时,手指常出现细而过速的震颤。

其眼部主要体征可概括为:①眼睑改变,主要以眼睑退缩和上睑迟落为特征性表现,常伴有眼睑水肿。成人上睑缘的正常位置在瞳孔上缘和角膜上缘之间的中分,下睑缘正好位于下角膜缘。当上睑缘在上方角膜缘或超过上方角膜缘,下脸缘在下方角膜缘以下1~ 2mm时,可诊断上睑或下睑退缩。上睑下落迟缓是早期TAO最常见的特异性临床体征,94%的TAO患者都有这种特殊的眼征,表现为睑裂增大、瞬目反射减少,眼呈凝视状态,眼球向下看时,上睑不能随着眼球向下移动,上方巩膜暴露,称为迟落征。眼征可以是单侧、双侧上睑,单侧下睑或双侧上下睑。眼脸水肿较常见,浸润性眼球突出患者眼睑充血水肿明显,并累及眼轮匝肌,致使眼脸不能闭合,产生暴露性角膜炎,甚至溃疡形成。②眼球突出:眶内软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脂肪垫增厚致眼球突出,严重者可出现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③眼外肌改变:眼外肌梭形肿大,直肌止端处血管增多,可致眼球运动障碍、复视。④严重病人因视神经受压而致视神经病变,使视力下降。

TAO的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征性改变。眼眶超声探查可见多条眼外肌粗大及球后脂垫增厚。CT扫描最突出的特点是双侧多条眼外肌呈梭形肿胀肥大,其肌腱正常,此点是与眼外肌炎的重要区别。肥大的肌腹可使双侧眶内壁轻度向内突,呈现“可口可乐瓶”征。水平扫描显示的肥大下直肌酷似眶尖肿瘤。肥大的眼外肌在眶尖处拥挤、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病变,视神经增粗。一般认为下直肌最易受累,其次为内直肌、上直肌和外直肌。MR成像特征与CT相同,在T1WI眼外肌为中等偏低信号,T2WI为中等偏高信号。

【临床路径】 ①询问病史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确立诊断;②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内科进行治疗;③对症治疗:人工泪液、素高捷疗眼膏或抗生素眼膏保护角膜,如已发生溃疡难以控制时,需行眼睑缝合术;④甲状腺功能正常,眼睑退缩严重、眼球突出致眼睑闭合不全、威胁角膜时行手术治疗,如眼睑缝合术、眼睑退缩术、眼眶减压术;斜视、复视已稳定可行眼外肌手术(忌缩短术)。

三、其 他

1.甲状腺功能不足 可出现黏液性水肿、眼睑水肿、眉毛脱失,角膜和晶状体有点状混浊。

2.副甲状腺功能不足 眼睑痉挛,瞬目频繁、流泪和搐搦性白内障等。

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眼睑皮肤,角膜缘和球结膜可出现色素沉着。

4.脑垂体瘤 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视神经萎缩和眼肌麻痹等,但多无视盘水肿。

5.痛风 可在眼睑、眼外肌的肌腱,巩膜和角膜等部位出现痛风石结节,也可发生眼球筋膜炎、结膜炎、巩膜炎和色素膜炎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