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痰瘀互结,肺气不降论治
【病案】 王某,女,42岁,2005年3月25日初诊。患支气管哮喘10余年,每于经期前后发作,服氨茶碱、糖皮质激素可逐步缓解。刻诊:患者喘息,活动时明显,喉中痰鸣,痰少白色泡沫样,双肺可闻哮鸣音;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舌淡暗,舌苔薄白,脉弦滑。予血府逐瘀汤加味。
处方:当归10g,红花10g,牛膝10g,桃仁12g,川芎10g,枳壳,赤芍12g,生地黄10g,白药12g,桔梗10g,柴胡6g,炙麻黄6g,杏仁12g,白果12g,地龙12g,半夏12g,桑白皮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7剂后,喘息基本消失。继服血府逐瘀汤加地龙、炙麻黄、杏仁治疗。
三诊:病情进一步好转,随后嘱服血府逐瘀胶囊2个月,以善其后。随访1年半,其病未复发,月经基本正常。
【按语】 此患者月经色暗,经量少,夹有块,舌体暗,可知内有瘀血。哮喘发于经期前后,可知与瘀血有关。瘀血内阻,经脉失和则水津敷布不利,留滞成痰。如《伤寒论》云:“血不利则为水。”痰浊内阻,脉络亦可不畅,或久病入络皆可致血瘀。如此则痰瘀互结,阻滞气机,肺气不降,哮喘反复发作。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活血行气,降逆平喘,则瘀血去,喘渐平而收效。(邵国荣.血府逐瘀汤治验3则.河北中医,2006,12:914)
★ 从气虚痰瘀互结阻肺论治
【病案】 熊某,男,4O岁,2003年1O月就诊。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每年秋冬与春季发病数次,在多所医院就诊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已有15年病史。每次发病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氨茶碱等药物可即时缓解,但远期疗效不佳。舌质胖大偏紫暗,舌苔腻,脉细涩。此为气虚痰瘀。给予补阳还五汤合升降散。
处方:黄芪30g,当归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僵蚕10g,姜黄10g,蝉蜕5g,制大黄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患者连续服用1个月,病情明显好转,诸症消失。随访2年未复发。
【按语】 本病哮喘日久,肺气必衰,无力推动血行,加之痰伏于肺,气滞痰阻,血行不畅,气虚痰瘀为其主因。两方合用补气化痰,且方中桃仁、地龙、僵蚕、蝉蜕有扩张支气管、抗过敏的作用,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解平芬.补阳还五汤合升降散活用举隅.浙江中医杂志,2006,12:719)
★ 从痰瘀阻络,气机不利论治
【病案】 刘某,女,62岁,1991年11月15日诊。患者年少即患喘疾,每年因气候突变而时有发作,服用氨茶碱等可暂缓症情。症见张口抬肩,呼吸急促,口唇色紫,咳吐黏痰(曾服化痰平喘药无效),舌质暗,舌苔薄白,脉细涩。辨证属痰瘀阻络,气机不利。治以活血化瘀,祛痰平喘之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赤芍10g,紫苏子15g,柴胡10g,枳壳10g,化橘红15g,半夏12g,陈皮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3剂后,喘咳减弱,呼吸平稳。原方继进5剂,哮喘消失。
【按语】 沉痼顽疾,久病入络,瘀阻脉络,血行失畅,气机升降失常而发哮喘。若单以化痰平喘为治,则痰化瘀留,脉络不通,津液聚而为痰,阻塞气道,哮喘仍作。以活血化瘀为主以治本,则瘀去痰化,气道通畅,哮喘自消。(吴培植.血府逐瘀汤临床新用.北京中医,1995,4:48)
★ 从痰瘀互结阻塞于肺论治
【病案】 崔某,女,60岁,1996年10月20日就诊。自诉患哮喘病已有3年,每于春、冬季发作,夏季稍轻。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晦滞,喘甚时不得平卧,舌质红,舌苔薄黄,边尖有瘀点,脉象细涩。辨证属痰瘀互结,阻塞于肺,气道不通。治拟活血化瘀,宣畅肺道之法。
处方:当归9g,桃仁9g,红花9g,赤芍6g,川芎6g,枳壳6g,炙麻黄6g,桑白皮10g,杏仁9g,牛膝9g,桔梗6g,地龙12g,旋覆花9g。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温服1次。
二诊:服药7 剂后,哮喘大减。效不更方,原方继服。
三诊:又服药14剂,哮喘得平。后服中、西成药维持,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 咳喘日久,久病入络,形成瘀血,瘀血阻肺,又形成胶固之痰,痰瘀互结于肺络成为哮喘发作之关键。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配炙麻黄、桑白皮、杏仁、地龙等药宣肺化痰,瘀去痰清而哮喘自平。(谭立明.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举隅.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1: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