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气虚血瘀,湿郁化热论治
【病案】 严某,男,41岁,1998年10月17日初诊。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血压增高2年余,每日服用硝苯地平10mg,美托洛尔(倍他乐克)25mg,早、晚各1次,血压较稳定。7个月前查尿常规,尿蛋白300mg/L(干化学试纸带法)。后每半个月查1次尿常规,尿蛋白均在微量至300mg/L之间。服药无效。就诊时血压130/90mmHg(17.3/12.0kPa),体稍胖,口微干,小便黄,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弦缓。心肺听诊无显著异常,肝脾无肿大,肾区无叩痛。尿常规检查:尿蛋白300mg/L,24h尿蛋白测定1.64g,肾功能正常。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湿郁化热。治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黄芪60g,丹参30g,当归10g,红花6g,川芎15g,益母草30g,赤芍10g,生杜仲10g,淫羊藿10g,石韦15g,桑寄生15g,地龙15g,白花蛇舌草3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服药1个月,尿蛋白消失。改汤为丸,续服1个月。追访年余,未见复发。
【按语】 血压增高与肾损害可互为因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动脉硬化及不同程度的肾动脉粥样硬化,肾血流量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病理性蛋白尿,最终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痛。而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屏障的蛋白质具有较强的肾毒性作用,往往成为向终末期肾痛发展的单一恶化因素。消除蛋白尿可阻止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生,减轻胞外基质积聚,防止肾小球硬化和纤维化,从而延缓肾损害的进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无症状性蛋白尿的治疗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持续性无症状性蛋白尿属于中医虚损、虚劳范畴,为脾虚失运,肾失封藏,精微外泄所致。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高血压病无症状性蛋白尿与单纯性无症状性蛋白尿、乙型肝炎相关型肾炎无症状性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蛋白尿,在病因病机方面都有不同之处。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气虚血瘀,湿郁化热,致肾失封藏,精微外泄,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血行不畅,瘀血形成,是本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气虚失运,湿由内生,湿为阴邪,易伤人于无形;湿与瘀结,则病程缠绵。补阳还五汤源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以其为主方,去有小毒之桃仁。黄芪为君,益气固摄,使气旺血行;当归、赤芍、川芎、红花、地龙、丹参、益母草活血通络,川芎能行血中之气,宜重用;杜仲、桑寄生、淫羊藿益肾固精;佐石韦、白花蛇舌草清热祛湿。结果表明,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无症状性蛋白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卢泓,袁丹桂,胡文英.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病无症状性蛋白尿31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1: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