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吃活血化瘀治胸痛药为什么还胸痛

吃活血化瘀治胸痛药为什么还胸痛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于1979年开始出现胸痛,当时诊断为肋间神经痛,经治疗后疼痛缓解,以后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常服用索米痛片等药物。在院外多方治疗,疼痛未缓解而就诊。脉、症合参,证属胸痹气滞血瘀。本案经X线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故可排除心肺病变,乃久病入络,气滞血瘀所致。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活血化瘀药物有抗炎作用,能降低疱疹病毒感染后肋间神经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加强神经营养,有利于治疗神经炎。

★ 从久病入络,气滞血瘀论治

【病案】 沈某,男,46岁。主诉反复胸痛25年。患者于1979年开始出现胸痛,当时诊断为肋间神经痛,经治疗后疼痛缓解,以后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常服用索米痛片等药物。近5个月胸痛加重,为针刺样疼痛,入夜尤甚,不得入睡,且伴有胸胁胀满,疼痛不随体位、呼吸、咳嗽改变。经X线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在院外多方治疗,疼痛未缓解而就诊。诊时见舌紫暗,舌苔薄白,脉细涩。脉、症合参,证属胸痹气滞血瘀。治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处方:当归20g,赤芍1O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柴胡10g,瓜蒌20g,薤白10g,桂枝10g,郁金10g,延胡索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上方10剂,胸痛减轻,夜间已能入睡4~5小时。继续巩固治疗30日后痊愈。追访1年,未复发。

【按语】 胸痛是一种胸中痹阻而引起的临床表现,以胸部及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引肩背的病证。本案经X线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故可排除心肺病变,乃久病入络,气滞血瘀所致。故在治疗上采取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方中以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柴胡、枳壳一升一降,调整气机,取“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之意;郁金、延胡索活血理气止痛;桂枝、薤白辛温通阳;瓜蒌宣痹散结。诸药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使气机畅,瘀血化,胸痛止,病痛告愈。(喻爱华,权立庭.胸痹治验l则.河南中医,2005,12:28)

★ 从肝郁气滞血瘀论治

【病案】 李某,男,50岁,1996年8月14日诊。2个月前右胸部蛇串疮治疗后,遗留右胸部针刺样疼痛,穿衣、盖被刺激胸壁时诱发疼痛,以至屈肘抬起右前臂,避免衣被接触胸壁。刻诊:痛苦面容,烦躁易怒,胁肋刺痛,舌红少苔,边有瘀点,脉弦紧。辨证为肝郁气滞血瘀,瘀阻经络。治以疏肝理气,活血祛瘀法。方用血府逐瘀汤。

处方: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8g,赤芍8g,生地黄10g,牛膝10g,桔梗10g,枳壳10g,柴胡8g,甘草8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上方5剂,胸部刺痛明显好转,能穿衣、盖被。继服7剂,诸症悉除。

【按语】 肝经布胁肋,肝郁化火,见右胸部蛇串疮火毒之证;气滞血瘀,瘀阻经络,则右胁肋针刺样疼痛,衣被压迫刺激时疼痛加重。血府逐瘀汤中,寓四逆散疏肝理气,寓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加桔梗、牛膝,一升一降,气血调畅。药证相符,诸症悉解。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活血化瘀药物有抗炎作用,能降低疱疹病毒感染后肋间神经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加强神经营养,有利于治疗神经炎。(余春生.血府逐瘀汤临证举隅.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2: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