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气滞血瘀,热扰神明论治
【病案】 王某,男,26岁,1993年3月6日初诊。患者诉心悸气短,睡眠欠佳,胸痛为突出表现,时为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时为较持久(几个小时)的隐痛。患者常喜欢不时地深吸一大口气,有时作叹息样的呼吸。胸痛部位多为左胸乳房下心尖附近,症状多在疲劳后出现,而不在疲劳的当时,作轻度体力活动反觉舒适。有时可耐受较重体力劳动而不发生胸痛或胸闷。含用硝酸甘油无效。查心电图正常。X线透视:心肺无异常。心率85次/分。西医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给予谷维素、地西泮、普萘洛尔(心得安)、维生素B1,少效。面色白,舌质暗,边有瘀斑,苔黄稍腻,脉沉涩略数。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治宜舒肝活血,佐以镇静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丹参30g,当归9g,桃仁12g,川芎5g,红花9g,赤芍6g,生地黄9g,柴胡3g,枳壳6g,牛膝9g,桔梗3g,珍珠母15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3剂,诸症俱见减轻,胸痛稍有,睡眠欠佳。效不更方,上方加知母15g,继服。
三诊:又服药3剂后,诸恙悉平。
【按语】 本案系年轻患者,血气方刚,性情暴躁,恚怒伤肝,肝郁气滞。“气为血帅”,气不行则血不通。《内经》称:“心痹者,脉不通。”不通则痛,患者胸痛为突出表现。“久痛必瘀”,宗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为主;“瘀血内着,久而化热”,火热扰乱神明,加丹参入心经,走血分,功兼四物,养血活血,清心除烦;并合珍珠母镇静安神;知母滋阴泻火。共奏解郁泻心怡神之效。心脏神经官能症在心脏病中发病率最高,多系青年不能随心所欲,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多心率偏快。西药以镇静剂、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笔者按瘀血论治,奏效明显。(杨凤声.血府逐瘀汤今用三则.河南中医,1997,1: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