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滞血瘀导致的乳腺囊肿怎么调理

气滞血瘀导致的乳腺囊肿怎么调理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冷光源强光透照乳房提示:双侧乳腺小叶增生。气滞血瘀,乳络阻塞,乃乳病的基本病机。活血化瘀法治疗乳病又根据乳疾病机分为行气化瘀、清热化瘀、消痰化瘀、养阴化瘀等,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是以乳病从瘀论治。西医学乳腺小叶增生症属中医乳癖范畴,多是由于体内激素内环境失衡,导致内分泌紊乱,黄体素的分泌减少,雌激素的分泌相对增高而造成。

★ 从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论治

【病案】 张某,女,35岁,2000年4月11日初诊。双乳房结块胀痛3个月余,经前更甚。检查:双乳房外上象限均可扪及2个约1.2cm×1.5cm结块,边界欠清,质地不硬,表面光滑,推之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经前肿块增大变硬,触之胀痛,经净则缩小质软,胀痛亦减,结块有时可随喜怒而消长。月经量少,夹有瘀块,少腹胀痛,舌质偏红,尖边有瘀点,舌苔薄白,脉沉弦。冷光源强光透照乳房提示:双侧乳腺小叶增生。中医诊断为乳癖。乃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治予疏肝解郁,行气化瘀。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柴胡15g,当归15g,白芍药15g,牡丹皮10g,栀子10g,茯苓10g,白术10g,王不留行15g,猫爪草15g,瓜蒌壳15g,炙甘草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15剂后,乳房疼痛及结块消散。为巩固效果,下次月经前守方再进10剂。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 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物质,血液循经而行,环流不息,周而复始,濡养全身。若脉络因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影响血液的正常功能和运行,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或容有污秽之血,即可形成瘀血。血瘀一旦形成,便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反成为致病因素,导致各种病理变化。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由血瘀而引起的疾病的一种特有疗法,是平衡气血乖违的一种手段。

妇女以血为本,其生理特点与男子不同,经、带、胎、产以及哺乳的辛劳及消耗,性情的忧思与抑郁,易致肝、肾、气血受病,故乳房疾病的发病率远高于男子。《妇女玉尺》说:“妇人之疾,关系最钜者则莫如乳。”

乳房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及乳房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脾胃、肾及冲任等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密切相关。气血、经络、脏腑功能正常,则乳房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若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肝气郁滞,脾胃气机失常,冲任失调,肝肾阴虚等,皆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经脉乳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痰湿内生,气痰瘀结于乳房而形成结块;气郁化火,热火内结乳房而发生乳病。

气滞血瘀,乳络阻塞,乃乳病的基本病机。“瘀”、“结”、“痛”是乳病共有的临床特征。故无论从标从本论治乳病,在辨证分型施治的基础上,都需结合运用活血化瘀之法以疏通气血,使瘀血结块得以化散,乳络通畅而肿痛自消。活血化瘀法治疗乳病又根据乳疾病机分为行气化瘀、清热化瘀、消痰化瘀、养阴化瘀等,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是以乳病从瘀论治。

西医学乳腺小叶增生症属中医乳癖范畴,多是由于体内激素内环境失衡,导致内分泌紊乱,黄体素的分泌减少,雌激素的分泌相对增高而造成。中医学认为,多因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气血瘀滞乳络引起。治疗时行气与化瘀兼顾,方用丹栀逍遥散疏肝理气,王不留行活血祛瘀,猫爪草、瓜蒌壳散结止痛。诸药合用,气血畅通,瘀结消散而获效。(杨小清.乳病从瘀论治.中医药学刊,2005,8:1387)

★ 从肝郁气滞,乳络瘀阻论治

【病案】 王某,女,32岁,2006年4月8日初诊。因双侧乳房周期性疼痛1年余,加重1周就诊。患者每逢经前,乳房胀痛,痛连胸腋,伴月经量少,痛经。就诊时逢经前,乳痛加剧,触痛明显,舌质暗,舌苔薄白,脉弦。查体:双乳房上限扪及数个片块状结块,质中光滑,触痛明显,活动无粘连,腋下淋巴结未及。乳腺彩超提示:双侧乳腺小叶增生。证属肝郁气滞,乳络瘀阻。治宜疏肝解郁,化瘀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12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2g,红花10g,柴胡10g,桔梗10g,枳壳10g,青皮10g,陈皮10g,川牛膝10g,炮穿山甲10g(代),牡蛎30g(先煎),生山楂18g,贝母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上方随症加减,共服30余剂,肿块消,乳痛止。彩超复查示:增生明显减轻。

【按语】 乳房属胃,乳头属肝。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乳络瘀阻,久而肿结成块。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加炮穿山甲(代)、陈皮、贝母、牡蛎、生山楂软坚散结,清热止痛。使郁解气畅,血活结散,肿块自消。(余军.血府逐瘀汤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6:90)

★ 从肝气血瘀,痰湿阻络论治

【病案】 孙某,女,34岁,2002年5月20日初诊。主诉左侧乳房胀痛半年,每遇月经前期胀痛加重。查: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约1.5cm×2cm大小的硬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好。X线检查提示:乳腺小叶增生。舌质暗淡,舌边有瘀点,舌苔薄白,脉细涩。中医诊断为乳癖。治宜舒肝理气,活血化瘀散结。

处方:当归1Og,川芎1Og,桃仁1Og,红花1Og,莪术1Og,赤芍15g,炮穿山甲1Og(代),枳壳15g,猪苓15g,白芍15g,生地黄1Og,青皮1Og,浙贝母1Og,白术1Og,柴胡12g,香附3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于月经前1O天开始服药,经期不停药,

2个月经周期共服4O剂中药,乳房硬结消失,经前诸症消失。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语】 乳腺小叶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乳癖之病机多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脾失健运,致气滞血瘀,痰湿痹阻脉络。故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舒肝理气止痛;加炮穿山甲(代)、通经散结;浙贝母化痰散结;白术、茯苓健脾化湿;香附、青皮理气疏肝;莪术以增强化瘀散结之功。(黄巧智.血府逐瘀汤的临床新用.陕西中医,2004,1O:938)

★ 从肝郁血瘀,冲任失调论治

【病案】 林某,女,38岁,2000年12月3日初诊。两乳反复胀痛3年余,经前尤甚。B超检查示:两乳腺小叶增生。平素月经衍期,量少色淡。查双乳可扪及多个结节肿块,质中等,活动触痛,乳头正常,无溢液。舌质浅淡,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细弦。诊断为乳癖。治宜活血通络,疏肝理气,调补冲任。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黄芪30g,桃仁1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6g,淫羊藿10g,肉苁蓉10g,海藻10g,昆布10g,瓜蒌15g,柴胡6g,艾叶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连服30剂后,乳房肿块完全消散。继以八珍汤调理。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 黄芪“性温而升,以之补肝,原有同气相求之妙用”,“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一切补肝之药不效者,重用黄芪为主,而少佐理气之品”;当归、川芎、赤芍、桃仁一防失疏泄导致血脉运行不畅,二司改善血行,对消散肿块、缓解疼痛有良效。(谢红敏.补阳还五汤治验4则.河南中医,2005,5: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