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中医诊断为肠痈。辨证属肠道湿热壅盛,气滞肠胃,血气瘀阻肠络。急煎,每4小时服300ml。 阑尾炎属中医学肠痈之范畴。肠道湿热壅盛,聚结肠胃,气血瘀滞,肠络不通,故胃、腹痛;痈脓属实,故按之痛甚;右下腹为阑门所在之处,故阑尾麦氏点压痛阳性。全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腑导滞,用药与病机紧扣,故能速愈。
★ 从肠道湿热壅盛,气滞血瘀阻络论治
【病案】 林某,男,45岁,1996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始上腹部痛,伴恶心发热,2日后转至脐周疼痛,继而固定右下腹部,痛甚则干呕汗出,大便 5日未行,小便黄,舌苔黄燥,脉紧数。检查:脐周压痛,右下腹麦氏点明显反跳痛,右侧腰部叩击阳性。体温38.8oC。血常规化验: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0.88。B超提示:右下腹部轻度液平。西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中医诊断为肠痈。辨证属肠道湿热壅盛,气滞肠胃,血气瘀阻肠络。治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30g,桃仁9g,红花9g,赤芍15g,生地黄30g,金银花15g,蒲公英30g,柴胡12g,枳壳9g,牛膝15g,桔梗12g,大黄15g(后下),川厚朴12g,甘草9g。急煎,每4小时服300ml。
服上方2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守前方再服6剂,诸症皆平。为巩固疗效,又服3剂,以善其后。
【按语】 阑尾炎属中医学肠痈之范畴。肠道湿热壅盛,聚结肠胃,气血瘀滞,肠络不通,故胃、腹痛;痈脓属实,故按之痛甚;右下腹为阑门所在之处,故阑尾麦氏点压痛阳性。肠胃积热,传化失职,胃气失降,故投本方的同时加行气导滞之大黄、川厚朴,仍恐药力不足,故又加金银花、蒲公英以清热解毒。全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腑导滞,用药与病机紧扣,故能速愈。(吴盛荣.血府逐瘀汤治疗痛证验案举隅.国医论坛,1999,5: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