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医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予西药治疗月余无显效,病情恶化,特邀余往诊。 粘连性肠梗阻是西医病名,是案因腹部多次手术创伤,气血羁留,脾失于运化,久瘀化热,热毒内陷,热结于腑,胃失和降,壅遏不通,耗伤阴血,出现亡阴虚脱之证。

14 粘连性肠梗阻

★ 从气滞血瘀,久而化热论治

【病案】 刘某,女,50岁,1995年8月21日初诊。1年前行脾切除后常常突发腹部绞痛。诊断为肠粘连。曾于1993年6月施行手术治疗,术后疗效不显,仍常发腹部间歇性绞痛,伴恶心呕吐,舌体麻木,面部潮红,牙龈出血,全身抽搐。西医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予西药治疗月余无显效,病情恶化,特邀余往诊。除上症外,精神差,心肺正常,腹部稍膨胀,肠鸣音亢进,触痛(+),大便干结,小便量少黄赤,舌红少津无苔,脉沉细数。查体:体温37.8℃,脉搏82次/分,血压120/90mmHg(16.0/12.0kPa)。化验室检查:白细胞1.36×109/L,中性粒细胞0.74,淋巴细胞0.26。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久而化热,热毒内陷,正不胜邪所致亡阴虚脱之证。治以滋阴凉血,通里攻下。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桃仁12g,赤芍12g,牡丹皮12g,川楝子12g,红花6g,西洋参10g(另煎),麦冬15g,天冬15g,北沙参15g,石斛15g,忍冬藤30g,枳实12g,大黄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5剂后,二便得通,腹痛缓解,余症悉除。守上方增损10剂,患者获愈,无反复。

【按语】 粘连性肠梗阻是西医病名,是案因腹部多次手术创伤,气血羁留,脾失于运化,久瘀化热,热毒内陷,热结于腑,胃失和降,壅遏不通,耗伤阴血,出现亡阴虚脱之证。在治疗上,用桃仁、赤芍、牡丹皮等活血化瘀,松懈粘连;配用玉竹、西洋参、麦冬、沙参等甘寒滋润益气养阴,降逆和胃,解亡阴之脱予以自救;加败酱草、川楝子、忍冬藤等清解瘀热;佐以大黄、枳实荡涤肠府。(袁开富.血府逐瘀汤临床新用.江西中医药,2004,1: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