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多方医治,效果不佳。诊断为右侧胸腹壁静脉炎。 右侧胸腹壁静脉炎与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恶脉病相似,葛洪《肘后方》及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载。此病临床较少见,其病机属气滞血瘀,络脉不通。单独应用血府逐瘀汤,唯恐正气不支,药力不足,故加五灵脂、醋延胡索以增强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力;益丹参活血消肿,除胸闷;加黄芪、桂枝益气通脉,温经和血。
★ 从气血两虚,瘀阻络脉论治
【病案】 王某,男,36岁,1987年2月28日诊。患者右胸胁至上腹部疼痛3个月余,痛如刀刺,固定不移,胸中烦闷,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寐则多梦,胃纳尚可,二便调畅。经多方医治,效果不佳。查:从右侧胸部第八肋间至右上腹部皮下可见一约30cm长蚯蚓状条索物,质较硬,直径0.3cm,色泽紫暗,触之疼痛,推之可移,双手按其两端呈凹陷状;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沉细弦。诊断为右侧胸腹壁静脉炎。辨证属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络脉不通。治选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丹参20克,桃仁1Og,红花15g,川芎1Og,五灵脂1Og,赤芍1Og,川牛膝15g,黄芪3Og,熟地黄1Og,柴胡1Og,醋延胡索1Og,桂枝1Og,枳壳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复诊:服药6剂后,自觉症状大有改善。药已见效,原方续服。
三诊:又服药l5剂后,诸症悉除,蚯蚓状条索物也随之隐没。
【按语】 右侧胸腹壁静脉炎与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恶脉病相似,葛洪《肘后方》及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载。此病临床较少见,其病机属气滞血瘀,络脉不通。单独应用血府逐瘀汤,唯恐正气不支,药力不足,故加五灵脂、醋延胡索以增强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力;益丹参活血消肿,除胸闷;加黄芪、桂枝益气通脉,温经和血。诸药合用,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药中肯綮,故效如桴鼓。(王世录.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新中医,1990,6: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