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论治
【病案】 李某,女,31岁,1998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1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休息时发作肛门一过性疼痛,每次疼痛约持续1分钟,每周发作2~3次,痛如针刺,常于梦中痛醒。经多处医院诊治,查血沉、抗“О”、骶部X线摄片以及妇科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服谷维素、维乐生、索米痛片、可乐定等效不明显。就诊时患者面色不华,舌质偏紫,舌苔白,脉细涩,二便如常。肛检:初期内痔,无肛裂及肛乳头肿大。指诊:肛管偏紧缩,无直肠黏膜内脱垂,未触及肿物包块,指套无黏液脓血。肛镜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痉挛性肛门疼痛。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局部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夜间阳气入脏,阴气偏重,阴血凝为甚,故疼痛多于夜间发生。治以活血祛瘀,疏经通络,行气止痛。方以血府逐瘀汤化裁。
处方:为归尾12g,桃仁9g,红花6g,川芎6g,桔梗6g,枳壳9g,赤芍9g,白芍9g,牛膝9g,柴胡3g,远志9g,夜交藤12g,延胡索9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3剂后,无再发。复进4剂,以助其效。半年后言上述症状无再发。
【按语】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一项独特疗法,向为医家所重视而广为应用。至清代王清任更多有阐述发挥,其所制血府逐瘀汤更是现代临床各科所喜用,对不少疑难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笔者认为,在痔疮科应用该方时,不必拘泥于专治“膈上之瘀”。盖方中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均有活血祛瘀之效;柴胡疏肝理气,枳壳归脾、胃、大肠经,功擅破气消积、宽肠下气;桔梗入肺经,然肺与大肠相表里,又主一身之气,故该品既能开提肺气,又能间接疏通肠胃,用之于治疗痔疮科疾病,正合《内经》“病在下,取之上”的治则;牛膝性善下走,用于治疗下半身疾病正为所长。临床上根据病机变化、邪正虚实,恰当地予以加减,或助以益气养心安神,或加强疏经通络之功,灵活运用,可望对痔疮科一些疑难杂症获取奇效。(张阳坤.血府逐瘀汤在痔疮科的运用体会.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4,4:3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