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瘀血阻络论治
【病案】 患者,男,45岁。因骑摩托车摔倒,头部着地,当即神志不清,约30分钟苏醒后,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急来就诊。查体:神志清,精神差,烦躁,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迟钝。颅脑CT检查示:额顶部硬膜下血肿,摄大截面5cm×0.8cm,合并颞叶脑挫伤。辨证为瘀血阻络。治以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18g,桃仁15g,红花12g,赤芍12g,泽兰12g,川芎12g,柴胡9g,生地黄15g,枳壳12g,桔梗9g,王不留行15g,穿山甲12g(代),琥珀粉3g(冲)。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10剂后,头痛减轻。CT复查见硬膜下血肿缩小至2cm×0.5cm。效不更方,原方再服。
三诊:又服药10剂后,头痛头晕消失。CT复查:硬膜下血肿消失。痊愈出院。
【按语】 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属中医学瘀血头痛范畴。脑为元神之府,脑伤致血络破裂,血溢脉外,积血内存,阻滞脉络,气机不通,故头痛如刺或跳痛,痛有定处;瘀阻心窍,气机不畅,肝失疏泄,故烦躁易怒。现代医学认为,外伤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继发性病变之一,病情发展一般较缓慢,常合并脑挫裂伤。对于病情危重,出血量大于40ml者,应积极行颅内血肿清除加引流术;出血量低于40ml,神志尚清者可行非手术治疗。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桃仁、泽兰等具有调节血液流变性,抑制化学介质释放,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血管痉挛的特点,能促使硬膜下血肿吸收而消失。血府逐瘀汤以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减化裁而来,其中的桃红四物汤加王不留行、炮穿山甲(代)以活血祛瘀,散结止痛;四逆散疏肝利气;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琥珀既能安神又可活血。诸药合用,瘀去络通,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赵海燕.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外伤性硬膜下血肿35例.山东中医杂志,1997,3: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