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气虚血瘀,热毒下注论治
【病案】 赵某,男,64岁。双下肢静脉曲张30余年。近几年反复下肢轻度水肿,晨轻午后重,双下肢坠胀,疼痛,瘙痒,抓痕破溃不易收口,外周红肿。近半年来,胫内侧皮肤紫暗破溃、渗出、结痂,周边色素沉着,以右下肢为重;舌质暗,舌苔白腻,脉细涩。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经络阻遏,毒热下注。治以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清热解毒,除湿化痰。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生黄芪45g,川芎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5g,白鲜皮15g,牛膝10g,地龙10g,蒲公英30g,白茅根30g,车前草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同时外擦紫草膏(系由紫草、黄柏、苦参等所组成)。
二诊:服药14剂后,双腿肿消,坠胀疼痛减轻。上方加生薏苡仁30g,丹参30g,继服。
三诊:又服药30剂,渗出明显减少,溃疡灶变浅缩小。后随症加减,服药8周后疮面愈合,皮色逐渐变淡。嘱其夜间将小腿垫高,晨起用高弹力绷带缠裹下肢,并加强运动锻炼,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防止复发。
【按语】 本病与中医记载臁疮相似,此病常与下肢静脉曲张有关,位于胫前内侧缘者为“内臁疮”,位于胫外侧缘者为“外臁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曰:“此证生在两胫内外廉骨,外廉属是三阳经,有湿,兼血分虚热而成,更兼廉骨皮内浅薄,难得见效,极其缠绵。初发先痒后痛,红肿成片,破津紫水……日久疮色紫黑……又年顽臁,疮皮乌黑下陷。”本病多因风、寒、湿、热毒相聚,或久站、久行、劳伤致使经络阻滞,气血不通,日久溃烂,诱发成疮。方中生黄芪为君,补气升阳,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赤芍、当归、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牛膝凉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白鲜皮、蒲公英、白茅根、车前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利水消肿。诸药配合,可降低全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及调节免疫功能,还可对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并可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具有抗过敏、抑制变态反应炎症,促进单核细胞、吞噬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消除炎性反应,使疾病日趋康复。(时水治.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疑难皮肤病举隅.北京中医杂志,2002,1: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