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炎热无汗症

炎热无汗症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于20年前盛夏中午在野外劳动后出现身不汗出,并伴有心悸难忍,面色萎黄,而后每遇炎热天即出现全身无汗,心悸难忍,须立即停止劳动到凉爽处休息,并伴有面色萎黄,全身畏寒,皮肤触之灼热,背部起疙瘩,但无痛痒,而天气转凉爽时反可出微汗。辨证为血瘀郁热而致的炎热无汗症。二诊:连服6剂后,炎热天在野外劳动时可出微汗,心悸难忍、面色萎黄、全身畏寒等症消除,皮肤触之无灼热,舌质紫暗,舌体胖大,舌苔黄腻,脉象弦涩。

★ 从血瘀郁热论治

【病案】 冯某,男,49岁,2003年8月9日初诊。患者于20年前盛夏中午在野外劳动后出现身不汗出,并伴有心悸难忍,面色萎黄,而后每遇炎热天即出现全身无汗,心悸难忍,须立即停止劳动到凉爽处休息,并伴有面色萎黄,全身畏寒,皮肤触之灼热,背部起疙瘩,但无痛痒,而天气转凉爽时反可出微汗。曾多处求医罔效。症见面色萎黄,背部疙瘩似黄豆大小,较密集,色略青紫,触之略硬,压不退色,无压痛,舌质紫红,舌体胖,舌苔黄腻,脉弦滑。体温37℃。查血常规示:正常范围;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辨证为血瘀郁热而致的炎热无汗症。治予清泄郁热,活血化瘀之法。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9g,红花10g,桃仁15g,川芎10g,赤芍10g,柴胡15g,黄芩15g,川牛膝10g,生地黄10g,枳壳6g,桔梗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温服。

二诊:连服6剂后,炎热天在野外劳动时可出微汗,心悸难忍、面色萎黄、全身畏寒等症消除,皮肤触之无灼热,舌质紫暗,舌体胖大,舌苔黄腻,脉象弦涩。效不更方,嘱继服上方7剂。

三诊:药后劳动时汗出津津,背部疙瘩消退2/3,但未出大汗,舌质紫暗,舌体胖,舌苔黄腻,脉略弦涩。综上辨析,病虽大减,但舌体仍胖,苔黄腻不减。考虑到患者患病的时间为暑季,暑必夹湿,故舌体胖,苔黄腻,脉弦滑。故于上方加入清利湿热的薏苡仁16g。

四诊:又连服药4剂后,劳动时可出大汗,背部疙瘩消失,舌体恢复正常,舌苔微黄厚,脉和缓。复查心电图示:正常。诸症皆无。

【按语】 患者因盛夏午时在野外劳动出汗过多,损伤阴津,又未及时补充水分及休息,继之热邪蕴郁肌肤,玄府不通,汗不得外出,热愈甚而郁愈重,故无汗;不汗出,热邪不得外泄,上扰心神,故心悸难忍;热邪不得外泄,郁闭于肌腠之间,充斥于皮肤,故皮肤触之灼热;汗不得出,热邪无出路,以致出现热深厥深,全身畏寒的反常现象;热邪不得外泄,日久蕴结于阳位背部,故背部起疙瘩;舌质紫暗,舌体胖,舌苔黄腻,脉弦滑,皆为郁热之征。治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柴胡、黄芩、桔梗、赤芍清泄郁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当归配生地黄活血养血而无燥烈之弊,生地黄伍当归凉血清热而远滋腻之嫌;薏苡仁清利湿热;川牛膝祛瘀血,通血脉而引瘀血下行;枳壳理气,使气行血行;桔梗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泄郁热,活血化瘀之功。俾郁热解,瘀血散,鬼门通,汗出病愈。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张磊.血府逐瘀汤治疗炎热无汗症.河南中医,2005,4: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