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头汗症16年,间歇性发作,心烦口渴,但渴不欲饮,头面出汗时伴有汗出部位皮肤针刺样痛感,舌质紫暗,脉弦涩。予血府逐瘀汤化裁。瘀血所致的汗液布局不均,每兼见局部刺痛,渴不欲饮,舌隐青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等。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酌加固表止汗之品治其标,用于治疗局部汗出证属瘀血所致者,疗效甚佳。
★ 从气滞血瘀,阴阳失调论治
【病案】 患者,女,48岁。患头汗症16年,间歇性发作,心烦口渴,但渴不欲饮,头面出汗时伴有汗出部位皮肤针刺样痛感,舌质紫暗,脉弦涩。行颅脑CT检查,未发现脑器质性病变。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生津止渴。予血府逐瘀汤化裁。
处方:当归15g,红花10g,桃仁10g,赤芍10g,川芎10g,白芍10g,沙参15g,枳壳10g,柴胡5g,桔梗10g,生栀子10g,玉竹10g,麻黄根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服药5剂后,头汗大减,心烦减轻,口渴欲饮。上方去栀子、玉竹,加乌梅10g,继服。
三诊:又服药16剂,诸症悉除。随访2年,无复发。
【按语】 汗症虽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之疾,却病因多端。瘀血所致的汗液布局不均,每兼见局部刺痛,渴不欲饮,舌隐青或有瘀点、瘀斑,脉涩等。当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酌加固表止汗之品治其标,用于治疗局部汗出证属瘀血所致者,疗效甚佳。清代医家王清任对汗证治疗同样主张活血化瘀,如谓“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验诸临床,此言绝非偏见。(李德收,张维霞.血府逐瘀汤疗局部出汗症.河南中医,2003,5: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