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汗出如血症

汗出如血症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医诊为红汗,无特殊治疗。追问病史,患者有夜间盗汗史1年余,未做治疗。中医诊断为红汗。因患者有盗汗史,且劳累致病,并有疲乏之述,故加擅治骨蒸潮热、腰酸腿软的枸骨叶,以清热补虚化痰。本例采用常规治法效果不佳,而用活血化瘀之法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取得良效。为汗证从血瘀论治指明了方向。现代研究证实,枳实对血管舒缩有调节作用,且有升高血压作用,故应用血府逐瘀汤时,对血压不高或偏低者,多改用枳实。

★ 从血脉瘀滞,兼夹痰湿论治

【病案】 患者,男,38岁,2005年6月2日初诊。2005年5月7日患者进行重体力劳动时,因过度劳累,大量出汗,发现衬衣被汗液染成紫红色,除疲乏外无特殊不适。但此后一般活动出汗时汗液亦呈红色,且染衣着色,连白袜子亦常被染为红色。患者开始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做全面检查,除发现前列腺轻度肥大外,未发现异常。西医诊为红汗,无特殊治疗。在当地服用中药汤剂无效,思想压力较大,经亲戚介绍来京就医。就诊时上症仍在,略乏力,无恶风,饮食,大小便正常。追问病史,患者有夜间盗汗史1年余,未做治疗。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细弦。中医诊断为红汗。辨证为血脉瘀滞,内有痰湿。治以活血化瘀,兼化痰湿。以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赤芍30g,生地黄15g,枳实10g,苍术15g,牛膝15g,柴胡10g,桔梗6g,半夏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6月7日二诊:服上方4剂后,汗出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呈淡红色,盗汗亦大减,舌质不若前诊时暗,舌苔薄腻,脉细。考虑患者因劳力努伤发病,上方加枸骨叶30g,带药10剂回家,水煎服以善后。

1个月后随访,述药后红汗已止,无不适感。至今日常活动正常,未出现红汗。

【按语】 心主血脉,劳力努伤,血脉瘀滞,则心之功能受损,进而导致心之主持汗液功能失常。红色乃血之本色,努伤多瘀血。《医林绳墨·汗证》云:“汗由血化,血自气生;在内为血,发外为汗也。”故用活血化瘀之法。患者舌苔白腻,为内有痰湿之征。《素问·经脉别论》曰:“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加用半夏、苍术以燥湿健脾化痰。因患者有盗汗史,且劳累致病,并有疲乏之述,故加擅治骨蒸潮热、腰酸腿软的枸骨叶,以清热补虚化痰。中医认为,汗证是津液代谢失常导致的病证。汗为心液,为心所主,是阳气蒸化津液而形成;心又主血脉,故心病患者多有汗出异常的表现,因而中医又有“血汗同源”、“津血同源”之说。

本例采用常规治法效果不佳,而用活血化瘀之法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取得良效。正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所说:“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为汗证从血瘀论治指明了方向。笔者临证常将血府逐瘀汤中之枳壳改为枳实,认为枳实能行气消痰,散结消痞,其行气散结之力较枳壳大,有推荡气血之功。现代研究证实,枳实对血管舒缩有调节作用,且有升高血压作用,故应用血府逐瘀汤时,对血压不高或偏低者,多改用枳实。此患者血压不高,故用枳实代替枳壳。另外,方中柴胡、桔梗与枳实调理气机升降,为血药中之行气药,应注意其配伍剂量,其中桔梗的用量不宜大。(谷万里.史载祥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汗证临床经验.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5: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