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腱鞘外层为纤维鞘,两端附着于骨。反复发作的水肿则会引起腱鞘和肌腱增生。若鞘管原来就很小,增生的腱鞘会压迫肌腱,使肌腱水肿、增生,呈葫芦状肿大,阻碍肌腱的滑动,运动时会有弹响或绞锁发生。上述治疗无效时,可用甾体抗炎剂局部封闭,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病情严重者,终日疼痛或绞锁不能解除时,则需手术切开狭窄的腱鞘。
肌腱腱鞘炎为慢性损伤所致,好发于上肢,在体操、举重、中国式摔跤运动员中多见。
【腱鞘解剖】 人体的长肌腱在越过活动度较大的关节屈伸面时,坚韧的腱鞘将肌腱约束在骨面上一定位置,以防止肌腱弹出和向侧方滑移。腱鞘和骨面组成一个弹性很小的“骨-纤维隧道”,肌腱在其中滑动。腱鞘外层为纤维鞘,两端附着于骨。内层为滑膜、它使腱鞘与肌腱间摩擦力减小(图3-7)。
图3-7 腱鞘的解剖
【发病机制】 腱鞘与肌腱间长期、快速、用力的摩擦,会使两者都发生损伤而水肿,同时发生腱鞘炎和肌腱炎;炎症发生时,鞘管相对狭窄,压迫其中的肌腱。反复发作的水肿则会引起腱鞘和肌腱增生。若鞘管原来就很小,增生的腱鞘会压迫肌腱,使肌腱水肿、增生,呈葫芦状肿大,阻碍肌腱的滑动,运动时会有弹响或绞锁发生。
【临床表现】 腱鞘炎一般起病缓慢,最初的症状是早晨起床时,局部发僵、疼痛,但在活动后症状可以逐渐消失。以后发展到持续疼痛、发僵,严重者有弹响或绞锁,局部压痛。若部位表浅,有时可扪及一压痛性结节,该结节随肌腹滑动,并可感到弹响由此处发出。
【治疗】 发病早期应注意患肢体息、局部制动、理疗,直到症状完全消失。上述治疗无效时,可用甾体抗炎剂局部封闭,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局部封闭每周一次,3~4次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理疗。症状完全消失后,可逐步开始恢复训练,但要注意正确的训练方法,避免致病因素,才能防止复发。病情严重者,终日疼痛或绞锁不能解除时,则需手术切开狭窄的腱鞘。
(张延明 亓建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