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胆管空肠--吻合术并发症防治

胆管空肠--吻合术并发症防治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胆道病变部位可将吻合口选择在胆总管、肝总管或肝内胆管。其主要适应证有良性肝外胆道狭窄、胆总管末端狭窄、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部憩室、先天性胆道畸形、胆道消化道吻合口狭窄及难以手术切除的胆管癌和胰头癌等。对胆总管以上的肝内胆管狭窄或结石未能处理者,不宜施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否则术后可能因反流性胆管炎加重肝内胆管的感染。

1893年,Cesar Roux设计最初Rouxen-Y空肠襻用于胃空肠吻合,后来被广泛用于胆道、胰腺手术及胆道与消化道吻合。由于Roux-en-Y空肠襻具有完整的血管供应,有足够长度供较远距离转移、且与胆管吻合的肠段为顺蠕动,利于防止反流,所以成为胆道外科的常用术式。手术原则是将难以纠正的病变上方的扩张胆道与空肠襻吻合,解除胆道梗阻。依胆道病变部位可将吻合口选择在胆总管、肝总管或肝内胆管。

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技术要点是保证吻合口通畅,不论采用侧侧、侧端、端侧还是端端吻合都要有较大的吻合口,以利于胆汁的引流、胆石的排出并保持吻合口长期通畅,减少形成再狭窄的机会,同时使Roux-en-Y空肠襻具有适当的长度,既可防止肠内容反流又不使旷置空肠襻过长。其主要适应证有良性肝外胆道狭窄、胆总管末端狭窄、十二指肠乳头开口部憩室、先天性胆道畸形、胆道消化道吻合口狭窄及难以手术切除的胆管癌和胰头癌等。

为解决胆管狭窄和引流问题,人们设计了针对具体病理情况的肝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等方法,包括汇合部肝胆管空肠吻合术、左肝管空肠吻合术、左肝内胆管吻合术、右肝管空肠吻合术、双侧肝胆管空肠吻合术、联合肝内外空肠吻合术等,并总结出公认的“取净结石,纠正狭窄,清除病灶,通畅引流”的四项基本原则。对胆总管以上的肝内胆管狭窄或结石未能处理者,不宜施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否则术后可能因反流性胆管炎加重肝内胆管的感染。

为防止吻合口狭窄要特别注意:①分离胆总管时,要保护好胆总管的血液供应,否则会由于组织缺血而发生吻合口狭窄。肝外胆道的血液供应上部来自肝右动脉及胆囊动脉;下部来自十二指肠后动脉,呈纵行分布于胆总管的3点和9点处流向肝门(称3点钟动脉、9点钟动脉);还有一支走行于胆总管后方的门静脉后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到胆管壁,参与构成胆总管周围血管网。从胆总管周围血管从再发出分支至黏膜下,构成胆管的黏膜毛细血管网(图15-1)。这一血液供应特点加上胆总管壁主要由弹力纤维构成,只含有少量平滑肌纤维,无肌层,无蠕动,故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生成明显。吻合口要够大,必要时可在胆总管前壁呈V字形剪开,多主张做侧侧吻合,胆总管侧壁与空肠端吻合易致后期吻合口狭窄。②为防止肠内容反流,主张延长空肠旷置襻的长度和使近端空肠与旷置空肠吻合后呈Y形。

图15-1 肝外胆管的血供 A-前面观;B-背面观;1-3点钟动脉;2-9点钟动脉;3-右肝动脉;4-十二指肠后动脉;5-左肝动脉;6-门静脉后动脉(摘自: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等.手术学全集·普通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8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