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肺灌注显像 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颗粒物质99mTc-MAA,其直径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不能通过肺毛细血管床,一过性嵌顿在肺毛细血管内,而放射性颗粒在肺部的分布与肺动脉血流呈正比,因此,通过体外测定肺部放射性分布状况可以反映局部肺灌注的情况。

肺及纵隔病变可做以下检查:肺血流灌注显像、肺通气显像、肺及纵隔肿物“阳性”显像。

1.肺灌注显像 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颗粒物质99mTc-MAA,其直径大于肺毛细血管直径,不能通过肺毛细血管床,一过性嵌顿在肺毛细血管内,而放射性颗粒在肺部的分布与肺动脉血流呈正比,因此,通过体外测定肺部放射性分布状况可以反映局部肺灌注的情况。

2.肺通气显像 放射性气溶胶(如99mTc-DTPA),经正常呼吸道吸入后,在肺内分布与肺的局部通气量呈正比,经体外测定肺部放射性分布,可估测肺的局部通气功能、支气管黏膜的廓清功能、肺的上皮细胞的通透性。

肺灌注显像和通气显像可用于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动态观察;用于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鉴别;用于观察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时的肺压力状况及血流状况;了解肺部肿瘤患者肺血流的范围和程度,为手术及化疗选择适应证、观察疗效及对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3.肺及纵隔肿物显像 利用特殊放射性示踪剂在病变部位的浓集,用于显示肺及纵隔肿物,对于纵隔肿块及治疗后纤维化阴影与肿瘤复发的鉴别、对于术前估计术后残留肺功能而进行手术选择具有较大价值。

4.PET PET在肺癌淋巴结分期诊断中和检出远处转移方面比CT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PET和CT对淋巴结的分期的准确率分别是91%和70%,因此,PET在肺癌分期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随着PET/CT的出现,PET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及示踪剂制备的简易,其在肺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