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放射性核素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是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的一部分。因此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适于先心病的初筛和对比、手术前后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监测等,但应结合其他影像技术才能更好地诊断先心病。放射性核素对血管疾病的诊断既可以反映器官形态,又可以反映功能方面的变化,比心血管造影检查更安全而且无创,可以反映疾病早期改变。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EEG。

核医学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可以检测心肌血流灌注和代谢变化、心脏神经受体表达的改变及评价心功能等。核医学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在冠心病的诊断上有重要价值,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心肌代谢正电子断层显像(PET)是估计心肌活力的“金标准”。

1.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 是将放射性药物以团注方式快速注入静脉,通过观察显像剂首次通过中心循环全过程的系列影像并做左向右分流的定量分析,可获得心血管形态,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等方面的信息。放射性核素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是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的一部分。

用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诊断及心室功能的监测、用于腔静脉梗阻综合征的定位,还可观察主动脉瓣、二尖瓣疾患及肺源性心脏病等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估计心脏功能,对冠心病的诊断、预后估测及疗效观察都有价值。但对复杂、多发畸形的细节不能显示。因此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适于先心病的初筛和对比、手术前后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监测等,但应结合其他影像技术才能更好地诊断先心病。放射性核素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可用于主动脉及分支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上腔静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用于诊断动静脉的狭窄、血栓性病变,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等。放射性核素对血管疾病的诊断既可以反映器官形态,又可以反映功能方面的变化,比心血管造影检查更安全而且无创,可以反映疾病早期改变。

2.心血池显像 心血池动态显像和心室功能测定可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室壁瘤。用于判断心瓣膜病心室功能,评价药物和手术疗效,选择手术时机和估计预后等。心血池静态显像用于主动脉瘤与纵隔或腹腔肿瘤的鉴别,心包积液与心脏扩大的鉴别,心室壁瘤、心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3.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细胞对某些放射性阳离子有选择性摄取能力,据此可使心肌显影。心肌不同部位聚集放射性的多少与该部位冠状动脉灌注血流量呈正相关,因此称心肌灌注显像。包括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静息显像和负荷显像。心肌缺血时,细胞坏死或瘢痕形成,表现为放射性减低或缺损,称为冷区显像。

心肌灌注显像临床应用于冠心病,尤其是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对心肌梗死大小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PTCA、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其他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功能;特别是可反映心肌灌注血流量的改变;可用于估测心肌活力,鉴别正常、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心肌缺血,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运动负荷显像、心肌灌注显像观察搭桥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肌缺血改善情况,也有助于心肌病的鉴别。心肌热区显像主要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12~72h内,病灶区可显示明显的局限性浓聚放射性的“热区”,对诊断和病情预后估计很有帮助。负荷心肌显像对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90%左右。药物负荷(主要用双嘧达莫)显像,诊断灵敏度与运动心肌负荷显像相近,特别是可用于不能进行运动负荷的患者(如年老、体弱、关节疾病等),安全性较大。对心肌缺血及其与梗死的鉴别,放射性核素扫描以负荷试验为主要依据。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EEG。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方法,但由于为创伤性方法,对技术和设备要求高,难以广泛使用,它主要是形态学诊断,不能反映心肌灌注量的改变,对于治疗和疗效的评价仍有局限性。因此,心肌显像对冠心病尤其是心肌缺血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4.心肌代谢显像 脂肪酸、葡萄糖等是心脏最主要的能量底物。空腹时正常心肌以脂肪酸为主要代谢底物,而心肌缺血时局部葡萄糖代谢相对增高,脂肪酸代谢明显降低。应用18F-标记的脱葡萄糖(18F-FDG)及11C或123I标记的脂肪酸,可灵敏地检测心肌葡萄糖与脂肪酸在正常或异常状态下的代谢变化,客观反映心肌的缺血范围和程度,并有效鉴别坏死和缺血。18F-FDG代谢显像对心肌梗死区存活心肌预测准确性达90%以上,脂肪酸代谢显像对心肌梗死区存活心肌预测的灵敏性为92%,特异性为96%。

5.心肌神经受体显像 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心脏交感及副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类似物,经神经末梢再摄取,可清晰地显示心脏神经及受体的分布和功能,有助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对病人预后的判断。

6.PET/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PET显像的空间分辨率、心肌血流定量及评价心肌代谢上均优于SPECT显像,MDCT与PET融合,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有关冠心病的诊断信息,同时对PET图像上的功能和代谢信息进行精确的定位。研究发现,PET/CT对冠心病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达到90%、98%、97%,阴性预测值是99%,是理想的冠心病的排除检查方法。

7.核素肺显像诊断肺动脉栓塞 肺通气/灌注显像是螺旋CT应用以前肺栓塞无创性诊断的首选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其诊断效能现已接近多层螺旋CT。

8.核素肾功能显像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 目前核素肾显像是唯一能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无创性方法,主要适用于中、高度肾血管性高血压。

9.核素显像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大动脉炎 放射性核素斑块显像可以反映斑块的组成成分和炎症反应程度,进而判断斑块的稳定与否。核医学显像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进行斑块无创性诊断的技术。18F-FDG PET显像能够有效地诊断大动脉炎,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00%。

核素显像的图像清晰度及显示形态结构方面不如CT、MRI和超声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