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线检查 对脾肿大诊断价值不大,脾脏明显肿大时,可显示其对邻近脏器(如胃、结肠左曲等)压迫和推移。此外,平片还可显示钙化灶,多因脾脏结核、组织胞浆菌病、慢性血肿或海绵状血管瘤所致。
2.超声检查 经济、易行,常被临床作为脾脏疾病首选的筛查手段,异常表现如下。
(1)脾的数目、位置和形态异常。
(2)脾大小、边缘及内部回声异常。
(3)脾内肿块位置、形态、大小、数目、内部回声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对脾囊性占位的定性诊断价值较大,但实质性病变的定性诊断较为困难。
(4)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显示脾脏血流情况,对脾梗死的诊断有价值。
3.CT 是脾脏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表现为:
(1)大小的异常:脾脏大小的个体差异较大,轻度脾脏增大常难以确定。CT横断面上脾周肋单位超过5个应考虑为脾脏增大。这个指标反映的只是脾脏前后径的大小。有时脾脏增大可以脾脏的上下径为主,如果肝脏下缘已消失的横断面上仍能见到脾脏,亦属脾脏增大。
(2)密度的差异:脾脏密度高于肝脏密度为异常表现,常提示有肝脏弥漫性病变。如见到局限性的密度减低区则为异常。脾脏的原发或继发肿瘤均可表现为局限性密度减低。脾脏钙化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可见于结构瘤、血管瘤或结核、寄生虫感染后。
(3)强化异常:正常脾脏动脉期强化多不均匀,除动脉瘤、脾梗死等动脉血管性疾病外,对其他疾病,特别是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常受限制,但作为脾脏的强化特点,对异位脾、游走脾等有较大的提示价值。静脉期、实质期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边界显示更清楚、准确,有助于定性诊断。
4.MRI 可作为补充检查方法,但无明显优势。脾MRI检查横断面成像所见与CT相似,MRI还可以直接冠状面、矢状面成像,更清楚直观地显示解剖关系。单纯的脾肿大MRI信号强度和均匀度没有改变。脾肿瘤都表现为局限性T2WI高信号病变。由于脾脏本身T2WI为高信号,所以有时对病变的显示不如CT清楚。
综上所述,X线检查诊断价值不大,超声、CT是脾脏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MRI可作为补充检查方法,但无明显优势。脾脏影像学检查应注意对肝、胆、胰等脏器的观察,以利于综合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