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根据出血原因,出血疾病分为:
(1)创伤性出血:如腹部外伤引起腹部脏器破裂出血。
(2)消化道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炎症、血管畸形等。
(3)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4)腹部脏器肿瘤破裂出血等。
(5)其他:如妇科产后大出血等。
2.不同性质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包括动脉性出血的介入治疗和静脉性出血的介入治疗。
(1)动脉性出血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腹部脏器破裂出血和消化道溃疡、炎症及动静脉血管畸形等疾病。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经导管动脉灌注药物治疗和超选择栓塞治疗。常用药物有加压素、化疗药物与碘化油的混合剂等。各部位出血首选明胶海绵行栓塞治疗,其他如钢圈等。
(2)静脉性出血的介入治疗:静脉性出血主要是门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行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闭塞术(PTO),成功率为70%~94%。由于操作难度大,并发症较多,应用较少。部分经脾栓塞术(PSE),即达到内科性脾切除目的,用于门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和某些血液病如地中海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外伤后脾破裂等的治疗。肝内门-体静脉引流(TIPSS)是治疗门脉高压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导管经皮插入肝内静脉,穿刺门静脉分支,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放置支撑器,分流门静脉血流进入体静脉,该方法止血率可达96%~100%。由于存在再狭窄及再出血的可能,中远期疗效受到影响。PSE技术与PTO或与TIPSS并用可达到优劣互补、综合治疗的目的。另外,经自发性胃-肾静脉分流道栓塞胃底静脉曲张,也是治疗门脉高压的消化道出血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