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的心理需要,除了与上述常规门诊病人的心理需要有相似之处外,还可较为突出地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重视 由于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或病情发作,病人急诊就医后的迫切需要,就是立刻得到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尽管医护人员始终掌握着区别轻重缓急的急救原则,但大多数病人往往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希望尽快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以便能得到最及时的诊治。如有的病人为了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也可能会不自觉地夸张对痛楚的反应,或呻吟不止,或长吁短叹,或哭闹不休等。
2.需要保证 置身于紧张的救治氛围中,急诊病人最突出的是需要医护人员给他们以转危为安的保证。面对死亡、伤残等威胁,病人尤其需要从井然有序的救治环境、镇定自若的医护人员以及他们驾轻就熟的专业技术那里获得安全感、生命保障感。正是出于此类需要,急危重症病人在时间、条件允许下,总是首选医疗水平一流的大医院就诊,因而使得各大医院的急诊工作量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
3.需要扶持 严重的突发伤病,在折磨病人躯体的同时,也重创了病人的精神,完全可能使得急诊病人因毫无准备,突然间整个人像垮了似的。体力不支和精神软弱的他们,除了出现行为幼稚、情绪无常等明显的心理防御机制,还常常伴有基本生活能力的丧失,一些日常生活中易如反掌的小事也变成了难题,倍感力不从心。故此时他们特别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扶持,如帮助他们镇定情绪,指点他们配合救治,协助他们进行各种必须的身体活动等。
4.需要抚慰 突然间的社会角色改变,走进复杂、陌生的就诊情境,面对嘈杂、纷乱的求医人群等,急诊病人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会变得更加忐忑不安。尤其是他们看到一些病情凶险、愈后不佳的重症病人的痛苦经历,便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本能地产生几分莫名的恐惧。此时的他们取药、护士处置等,急诊病人至少要面对六七张陌生的面容,他们希望所看到的每一张脸庞都是充满同情的;他们渴望从每一个医护人员那里都能听到几句宽慰的话语。医护人员的抚慰,对于急诊病人犹如一颗“定心丸”,有时并不亚于镇静药的效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