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常心理特点
1.焦虑、忧虑心理 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它是由于病人自己不能保持自身与社会和自然界的平衡所导致的后果,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许多病人存在着复杂的心理反应,故焦虑反应较普遍,如心情紧张、易激动是由于疾病多次反复发作,使病人产生各种顾虑,情绪紧张、易激动、好发脾气、心胸狭窄。或者愁眉不展,寡言少语,有时唉声叹气、无精打采、多愁善感,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身体呈现虚弱无力的状态。
2.绝望心理 由于病情加重,医疗中的特殊检查、特殊护理及周围环境的刺激,病人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出现神志不安、恐惧惊慌,日常生活难以自理,依附性大,陷入困境难以解脱,有的甚至做出后事安排。
3.猜疑心理 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爱追根问底,心情闷闷不乐,对周围的事情非常敏感,常把病情看得比较重,超出医护人员交代的范围,怀疑猜测医生、护士、他人隐瞒病情,把一些没有关联的事情扯到自身,生套病症,并进行无故的病情联想,导致身体怠倦、神志恍惚、身心疲惫。
4.拮抗心理 对自身的病情满不在乎,不相信医生的诊断,不遵守医嘱,尤其在病情好转后,自动放弃治疗。
5.老年性痴呆 表现为整个心理功能的衰退,智力低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精神失常。
6.高度健忘 表现记忆衰退,转眼就忘。
(二)心理护理
1.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由于病房环境陌生、安静,病人感到焦虑、恐惧不安,因此,病人进入病房时,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接待病人,送到病床,帮助整理用物,亲切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介绍住院须知及同病室病友,帮助病人建立病友关系,同时向家属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等,为病人住院后的心理护理打下基础,并使病人感到受到尊重、重视,消除忧虑恐惧心理。
2.密切护患关系,满足病人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 由于病人离开家庭、亲人,多数病人有孤独、失落感,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对病人进行护理,使他们得到慰藉,在感情上得到一定的满足。同时根据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使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缩短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信赖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家属经常陪伴探视病人,避免产生被遗弃感。护理人员应该谅解多疑病人的异常行为,应该主动关怀体贴他们。并适时组织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转移情绪,活跃住院生活。
3.提高药物的心理效应 给药是护理工作内容之一,给药中的心理护理是根据病人的药物心理效应,达到药效的目的。经试验,让高血压病人服药的同时参加考试,测得的心率,比原基础每分钟增加12次,血压比原基础增加33mmHg,而给药时配合心理支持作用下,血压比原基础下降了33mmHg,心率比原基础每分钟减少8次。因此,在给药的同时配合心理疗法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4.调节病人的心理平衡 病人住院期间易产生家庭、经济、工作、病情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分析研究,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护理,由于病情引起的心理反应,要向病人宣传心理、生理、病情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知识,鼓励病人战胜疾病,正确对待疾病,使病人相信医学,相信医务人员,由心理失衡达到心理平衡。对病人家庭及工作方面引起的心理问题,要做好耐心的劝导,以解脱心理上的压力。
5.满足病人了解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 患病后病人最关心的是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根据病人个人承受能力,向病人解释说明,同时介绍同种疾病病人恢复较好的情况,消除思想顾虑,并及时告诉病人治疗效果及身体恢复情况,使他们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注重精心的生活护理 护士对病人应主动问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对痴呆、健忘病人应加强生活护理,不应急于求成和粗暴的督促。应协助完成特殊检查和服药,日常生活用品如:手纸、水杯等,随时准备妥当,放在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病人,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7.注重环境因素对病人心理的影响 环境是支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要有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病房空间设置要和谐、轻松,物品摆放整齐、干净、协调,使病人心情舒畅,精神放松。医护人员举止大方,语言和蔼,耐心细致,衣帽整洁,动作轻柔。杜绝在病人面前谈论与病情有关的刺激性言论,严禁对病人传达不利于心理方面的家庭及单位工作信息。在注意病室清洁安静的基础上,注意病房的安排,尽量将同一社会层次的病人安排在同一病室,使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心灵容易沟通,保持心情舒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按家庭模式布置病房,使病人有居家的感觉。
8.注重病人对护理工作的反馈调查,修正具体措施,掌握心理状态 在心血管疾病病人的临床观察中,除了认真注意躯体表现外,还要注意病人心理状态,情绪表现的掌握。有些病人心理状态难以察觉,需要护士通过病人周围进行信息反馈了解,另外,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作出分析,由表及里,去伪求真,从中发现和掌握病人的内心世界。对于病人的心理、情绪变化要认真做护理记录,及时向医生报告。避免由于心理因素影响评价的治疗,或因心理因素导致病人突然猝死,同时护士必须注重护理的方式,才能达到护理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护理的价值,应收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检查、不记名问卷、听取家属意见等,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病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
9.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根据病人所患疾病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病人家属交代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护理措施,使心理护理不间断进行,以利于病人的康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