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消化系统是心身相关原理的重要靶器官。4.消化系统器官组织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紧密相关,这一系统的心身疾病既有动力学变化,又有内分泌性改变,故表现为疾病形式繁复多样和常见性。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代表性疾病,亦是国内、外研究最多的心身疾病之一。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恶化、复发、迁延化和防治与心理矛盾、心理应激有密切关系。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类型繁多,是一组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居内科心身疾病首位。本组疾病的常见性和高发性在于:

1.消化系统是心身相关原理的重要靶器官。巴甫洛夫的皮质-内脏相关学说证实,消化系统内脏器官的功能与精神活动休戚相关。

2.作为消化系统功能的主要调节者,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与情感中枢的皮质下整合中心处于同一解剖部位,故对情绪变化具有高度相关性和敏感性。

3.消化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重要相关器官,经常接受外界饮食等刺激,容易遭受外来因子损害,发病率很高。

4.消化系统器官组织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紧密相关,这一系统的心身疾病既有动力学变化,又有内分泌性改变,故表现为疾病形式繁复多样和常见性。

消化系统病理变化首先是副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异常紧张状态,引起消化道运动功能和分泌功能亢进,产生呕吐、恶心、腹痛、腹胀、便秘和腹泻等症状。同时参与交感神经紧张机制,引起消化道血管功能异常,出现溃疡、出血等病症。消化系统疾病不仅受来自本系统直接致病因素作用,还经常受到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的致病因素影响,尤其与内分泌系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关。在心理应激条件下,可形成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激素,导致溃疡。休克、创伤、全身性危重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应激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与此机制密切相关。药物亦是重要致病因素,类固醇、阿司匹林等引起的应激性急性溃疡临床上亦颇为常见。

一、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代表性疾病,亦是国内、外研究最多的心身疾病之一。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恶化、复发、迁延化和防治与心理矛盾、心理应激有密切关系。这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它是一种常见病,患病率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要高,城市比农村高。其形成和发展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破坏了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卫屏障,并被胃液和胃蛋白酶损伤的结果。

(一)致病因素

1.生物、理化因素

(1)遗传因素:本病常有家族史。有人发现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血液中有HLA-B5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存在。本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高,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提示本病有遗传特征因素。

(2)环境因素: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如英国和美国十二指肠溃疡多,日本胃溃疡多,提示环境因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3)感染因素:有人发现溃疡病病人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用抗生素能治疗溃疡,减少复发,故认为本病与该菌感染有关。

2.心理因素

(1)行为和饮食习惯:暴食暴饮,进食过冷、过热、过快,嗜浓茶、咖啡、辛辣刺激食物,均易诱发。

(2)情绪因素:持续强烈的精神刺激通过焦虑、紧张、愤怒、怨恨、忧伤、自责等负性情绪反应,作用于大脑皮质,使大脑皮质兴奋,引起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的改变,使胃血管收缩,分泌增加,由于胃液和胃蛋白酶持续增多,通过“自身消化”作用,使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发生溃疡,由此可见,消化性溃疡是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局部病变,故溃疡病被列为经典的心身疾病之一。

(3)个性特征: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或激怒情绪,但是常常将激怒和抑郁情绪压抑而不外露,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久久不能平静。

3.社会因素

(1)职业:驾驶员、话务员、外科医生、空中交通指挥员、教师、煤矿井下工人等患病率较高。这与劳动工作环境紧张刺激、造成心理应激,导致胃肠功能障碍有关。

(2)社会生活事件:主要生活事件如灾难、家庭矛盾、经济压力、学业过重、工作紧张、事业失败、人际冲突、丧偶、离婚、子女管教困难等劣性事件,易造成情绪应激、诱发溃疡。

(二)临床心理表现

消化性溃疡病人表现情绪不稳或消沉,有的出现焦虑不安、烦躁、易激惹、紧张、恐惧,有的多愁善感、好哭;有的表情淡漠,情感迟钝。这些情感变化都与患者对疾病特有的自我体验有关。慢性溃疡病患者常有头痛、头晕、消瘦、耳鸣、眼花、失眠、多梦、注意力涣散、理解力迟钝、记忆力差、联想缓慢,难以坚持紧张工作等躯体不适感。

(三)治疗

消化性溃疡,单纯用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复发率很高,容易形成慢性化,故必须采用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的方法。

1.药物治疗 有文献表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期间辅以镇静药、抗抑郁药治疗,不论对溃疡的愈合还是对疼痛的缓解均优于单纯用抗溃疡药物治疗。舒必利、氟西汀、帕罗西汀、多塞平等药物与治疗溃疡药物合用,疗效十分明显。

2.心理治疗 首先解除病人消化性溃疡发生的诱发因素,找出使病人心理紧张、焦虑、愤怒或抑郁、悲伤、沮丧的原因。

(1)支持性心理疗法:结合临床治疗,给予适当解释、疏导、鼓励病人乐观开朗、自强向上。培养积极情绪,注意生活规律,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辅以正确的饮食疗法。

(2)生物反馈疗法:改善认知,让病人充分了解疾病的本质及发病过程,明了本病与心理障碍的关系,采用生物反馈疗法,从根本上矫正其内倾-神经质的个性行为特征,促进康复和减少复发。

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且以溃疡为主。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可见于任何年龄。男稍多于女。

(一)致病因素

1.生物、理化因素

(1)遗传因素:常为家族性,单卵双生者可同患本病。种族不同,发病数差异悬殊。

(2)免疫因素:为近年来最受到注意的因素。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理由为:①本病常伴有肝损害、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②实验证实,本病病人的淋巴细胞对组织培养的胎儿结肠细胞有破坏作用;③病人血清中有抗结肠抗体,活动期α2球蛋白升高;④应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部分病人的症状可迅速缓解。

(3)感染因素:在本病中虽未能检出相同的细菌、病毒或真菌,但本症病人的结肠黏膜的炎症性改变与许多感染性腹泻者相似。

(4)过敏因素:少数病人对某种(或某些)食物有过敏,如从食谱中予以排除或进行脱敏后,病情得到好转或痊愈,提示其发病可能与过敏有关。

2.心理因素

(1)情绪因素:患者病前常有焦虑、愤怒、恐惧等情绪因素,造成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刺激肠蠕动,增强黏膜分泌,使结肠保护性黏膜屏障减弱,造成黏膜化脓。同时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血管发生变化而引起出血。

(2)个性特征:一般是未成熟性、依赖性和对人际关系不适应。表现为谨小慎微、依赖性大、凡事拘泥于形式、墨守成规、严守时间、缺乏信心、性情和顺、不好激怒,但容易感情用事、情绪脆弱而不稳定、多疑、敏感。

(二)临床心理表现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常有抑郁倾向、心胸狭窄和强迫性格特征,对病程、预后有重要影响。

(三)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上颇为棘手,缺乏病因学特效治疗,故强调心身综合疗法。

1.药物疗法

(1)肾上腺皮质激素和ACTH适用于结肠病变广泛的急性期和严重病例。

(2)抗感染药物可选柳氮磺胺吡啶,可减少和减轻发作,较适用于慢性和轻、中度病人。

(3)其他免疫抑制药,对上述药物无效者可改用或加用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

2.心理治疗 培养良性情绪,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心理矛盾和心理负荷,可给予镇静药或抗抑郁药,结合生物反馈疗法以及生活指导等综合性疗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