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应性精神病

感应性精神病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感应性精神病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症状的精神障碍,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两个或三个关系极为密切接触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夫妻、师生等。感应性精神病为Lehman于1883年提出的。受另一精神病人妄想的影响,以产生内容相同的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与原发病人隔离,可使病情缓解,包括二联、三联或多联性精神病。

一、概  述

感应性精神病(induced psychosis)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症状的精神障碍,往往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两个或三个关系极为密切接触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姐妹、夫妻、师生等。1877年Lasegue和Falret以“二联性精神病”(folie a deux)的名称首先作了报道。之后也有三联性精神病(folie a trois)之称。感应性精神病为Lehman于1883年提出的。本病现已不多见。

关于本病的分类学问题,看法也不尽一致。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分类(1984)列入“偏执性精神病”一项内,CCMD-Ⅱ列入“心理生理障碍,神经症与心因及妄想性障碍”一大类,CCMD-2-R将感应性精神病列为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的一项,CCMD-3则将其列为一个独立的诊断单元。

二、临床表现

本病以系统性妄想占优势,原发者和被感应者皆表现为同一妄想内容,至少两者有部分相同。妄想内容不荒谬,并可能具有现实基础,因而较易理解;如病人过去的近似经历,妄想结构也大致合乎逻辑;偶可见无依据的妄想,但不怪诞离奇。原发者的精神症状占主导地位,逐渐影响到被感应者。

妄想内容以被害多见,如被监视、被跟踪等,也可见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或鬼神附体妄想。妄想较固定,且常支配病人的行动,并在情绪上有所流露。在妄想的背景上,可出现片断幻听,但不多见。少数病人可有短时的运动性兴奋、癔症样痉挛发作或怪异行为。

病程在原发者常为慢性,被感应者相对较短(一般6~12个月)。当原发者症状缓解,被感应者亦可逐渐痊愈。若将被感应者与原发者隔离,症状亦可随之减轻或消失。病情痊愈后,不遗留人格改变或精神缺陷。

三、诊  断

受另一精神病人妄想的影响,以产生内容相同的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与原发病人隔离,可使病情缓解,包括二联、三联或多联性精神病。CCMD-3诊断标准如下:

1.症状标准

(1)起病前已有一位长期相处、关系密切的亲人患有妄想症状的精神病,继而病人出现精神病,且妄想内容相似;

(2)病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家庭中,外界交往少。被感应病人与原发病人有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感应者处权威地位,被感应者具有驯服、依赖等人格特点;

(3)以妄想为主要临床相。

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 病程有迁延趋势,但被感应者与原发病者隔离后,被感应者可缓解。

4.排除标准 排除偶然同时或先后发病,但彼此没有明显影响的病例。

四、治  疗

1.首先将被感应者与原发者隔开,防止相互影响,对症状消失有益。

2.针对妄想症状,选用适宜的抗精神病药,剂量不宜过大。

3.针对发病有关因素,合并心理治疗,环境方面也应适当安排,鼓励参加社会活动。

五、预  后

感应性精神病的预后与原发者密切相关,与原发者隔离后,预后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