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神兴奋药物依赖

精神兴奋药物依赖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精神兴奋药物引起依赖,20世纪初,可卡因癖在美国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苯丙胺取代。苯丙胺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受性。可卡因的药物效应与苯丙胺相似,其依赖的临床表现与苯丙胺依赖也十分相似。以可卡因为代表的兴奋剂、致幻剂以及有机溶剂滥用多出现这种现象。可卡因依赖病人为了避免不适感,不仅渴求对可卡因的反复使用,还常并用吗啡和二醋吗啡,导致多种药物滥用和依赖。

精神兴奋药物引起依赖(dependence of psychostimulants),20世纪初,可卡因癖在美国流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苯丙胺取代。当前苯丙胺药物依赖(dependence of amphetamines)在欧美流行,危害甚大,在国内近年来关于苯丙胺类滥用日益增多。

一、苯丙胺药物依赖

苯丙胺使人兴奋、欣快。目前在我国出现的苯丙胺类化合物主要有:苯丙胺(AM)、甲基苯丙胺(MAM,冰毒)、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MDA)、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摇头丸)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口服苯丙胺被静脉注射苯丙胺或甲基苯丙胺所替代。

据报道,苯丙胺刚注入静脉时,有如电击或冰水浇头,一种比性乐高潮更强烈的快感遍布全身,人突然“清醒”了,充满活力和自信。为了追求这种快感,甚至宁可不食不眠,夜以继日。

通常苯丙胺治疗剂量为10~15mg/d,产生耐受性的有些病人用量可大于1g/d。苯丙胺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受性。可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治疗量的苯丙胺连续应用几个月,即能产生躯体依赖,依赖程度随用药的频繁而增强,用量加大又是增强其依赖程度的重要因素。

二、可卡因药物依赖

可卡因(cocaine)是一种中枢兴奋剂和欣快剂。1862年成为局部麻醉药以后,形成依赖已遍及全球。常用方法有皮下注射及鼻吸两种,口服后在消化道被分解,效果明显减弱。可卡因对中枢及末梢神经的作用相同,主要抑制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的回收,干扰儿茶酚胺被单胺氧化酶的破坏,产生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

可卡因的药物效应与苯丙胺相似,其依赖的临床表现与苯丙胺依赖也十分相似。对人来说,其心理依赖可以认为是最强的药物之一,一次适量用药后引起兴奋、欣快、脸红、心率增快,但欣快感消失后出现情绪低沉、恐惧、疲劳无力感。为了追求快感,病人反复地渴求用药即形成心理依赖。一次大量用药或小量短时间反复用药均可导致精神症状:情感以欣快为主,语多,可有短时间的幻视、幻触或幻听以及身体失重感。情绪不稳、敏感多疑,可有被害及嫉妒妄想,类似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严重病例可有谵妄状态和大量幻觉,突然发生的暴力行为,可造成悲惨的后果。

再燃现象(flash back):可卡因依赖者一旦停药可有短暂的不安、乏力及情绪低落症状,但度过这一时期可恢复到接近正常。然而用药中止1个月以上,尽管体内并无此药存在,但有时却突然出现用药时的类似症状。把这种现象叫做再燃现象。以可卡因为代表的兴奋剂、致幻剂以及有机溶剂滥用多出现这种现象。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饮酒或环境变化导致的心理状态变化容易诱发再燃现象。

可卡因依赖病人为了避免不适感,不仅渴求对可卡因的反复使用,还常并用吗啡和二醋吗啡,导致多种药物滥用和依赖。

病人用注射方式滥用时,局部发生溃疡。吸入时发生鼻中隔穿孔。病人往往死于衰竭。有报道躯体依赖者每日可服500mg之多,急性致死量估计在1.2g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