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心理咨询中,神经症占来访者人数的比例是最高的,按国内文献报道比例为39.47%~69.46%,是门诊心理咨询中的主要对象。
由于神经症的发生与病前的人格因素有关,且发病常以心理社会因素为诱因。对于来访者中的神经症病人要进行详细的询问病史、仔细的晤谈和做有关的EEG及CT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和重精神病,同时还要做人格测定和心理社会学因素的调查,人格测定可选用EPQ、MMPI等。有研究表明EPQ测定中,神经症内向和不稳定者较一般人群多。从生活事件调查表明。神经症病人的心理因素较一般人群多。另外,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也经常运用,有报道说强迫症、恐怖和抑郁的因子分普遍高。
在神经症中躯体化障碍的表现相当多,来访者往往主诉自己的各种躯体的不适,并先到综合医院的相关科室或门诊诊治,等各种检查无异常且治疗无效时才转来心理咨询门诊。有关神经症的症状、诊断标准等请详细参看相关章节,在这里主要介绍心理咨询的处理原则。
一、癔 症
癔症的心理咨询原则根据症状的特点而定,可以用氯丙嗪、地西泮等药物来处理兴奋和躁动的病人,也可以用嗅氨水刺激配合言语暗示等治疗类似于癫的全身抽搐等,如出现癔症性瘫痪,可在语言的暗示下,给予电针灸治疗,效果往往很好。由于癔症病人往往有表演性人格,易受暗示,故各种暗示治疗往往有效,同时,大多数的病人在病前往往有精神刺激等创伤的因素,因此,尽量减少精神的刺激,同时指出其人格的缺陷,给予支持性和疏导性心理治疗都是很有效的,必要时也可配合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二、恐 怖 症
要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以增强其自信心。对病人进行本病的知识教育,使其了解本病的发病与自身人格特点的关系。这类病人的个性常表现为胆小、内向、羞怯、被动、依赖性强,可与早年遭受过意外事件的惊吓、创伤体验有关。可运用心理分析法,帮助病人找出其早年重大的挫折或创伤性的生活事件,分析出其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使症状消失。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以系统脱敏和松弛治疗为主,也可试用暴露疗法,但要注意病人的躯体情况等,恐怖发作时或者之前服用一些安定类或普萘洛尔等药物也是有益的。
三、焦 虑 症
焦虑症惊恐发作时用氯硝西泮1~2mg静推,症状可马上缓解,口服安定类药物,也有帮助,在发作间隙可继续服用安定类药物、普萘洛尔、丁螺环酮等药物,以进一步巩固疗效,同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以及教会病人用自我松弛疗法,这样可以减轻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广泛性焦虑的治疗可用丁螺环酮、普萘洛尔、安定类药物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有明显效果。心理治疗可用行为治疗中的交互抑制法心理治疗,支持性和暗示性心理治疗也能收到效果,催眠治疗也可谨慎试用。
四、强 迫 症
强迫症与病人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这种病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出谨小慎微、墨守成规、缺乏自信、优柔寡断、胆小怕事,做事过分追求完美,不随和,或主观任性、急躁好强,常伴有不安全感、不确定感等。咨询时应让病人充分认识和了解强迫症的产生与本人性格特征、心理社会因素的密切关系,克服自己症状中的非理性观念,从而使症状减轻。药物治疗可用氯米帕明、氟西汀等。心理治疗可用转移注意、厌恶疗法和暴露疗法等,亲友的社会支持是必要的,病人的亲人或朋友要给予病人以关心爱护,应该以适当的态度和行动合理地对待病人,既不能强求病人改变,也不能姑息纵容。
五、抑郁性神经症
在咨询中,对病人的支持、鼓励和解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病人往往面临着事业上的挫折、人际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等心理社会因素刺激,其个性也往往表现为多思多虑、多愁善感、依赖性强或有适应不良,因此,应给予病人足够的爱心与理解,治疗者对病人的态度是尤为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要改变病人对问题的看法负性化和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提高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认知水平,以及能够理性地看待、处理问题的能力。随着认知结构的改变,其心境也会好转,行为也能从消极变为积极。此外,也可采用暗示的方法使病人的抑郁情绪及不良行为习惯得以改正。药物治疗可用安定类、三环抗抑郁药、氟西汀(奥麦伦)等。
六、疑 病 症
对于疑病症的治疗,首先要赢得病人的高度信任,切忌与病人争论。应先满足病人的需要,对其躯体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给病人以权威性的解释,然后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常用的有认知疗法、解释性心理治疗及暗示疗法。也可用工娱疗法来转移其注意力,鼓励病人通过有创造性的行动,把注意转移到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从而消除烦恼。此外,森田疗法也可试用。药物治疗可使用舒必利、利培酮等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及多塞平等抗抑郁药,安定类药物也可配合使用。
七、神经衰弱
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安定类和TCA类抗抑郁药(多塞平)及SSRI等(奥麦伦)。对心悸多汗也可使用普萘洛尔。心理治疗可采用认知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等。要引导病人培养乐观情绪,树立自信心,心胸开阔,不要自寻烦恼。要学会合理用脑,适当调整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给自己定出切合实际的目标,同时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