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催眠疗法的原理

催眠疗法的原理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催眠疗法是催眠治疗师通过某种催眠技术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并通过暗示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因为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过去占优势的心理活动被抑制住了,此时给予恰当的暗示可以在其大脑中形成新的兴奋灶,通过一定次数的治疗,可以消除被催眠者的某些病态心理。进行催眠疗法的病人如果不相信催眠疗法或抵触心理明显。

催眠疗法是催眠治疗师通过某种催眠技术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并通过暗示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催眠状态是一种大脑活动介于清醒和睡眠之间的精神状态。人在正常睡眠时,抑制的过程扩散至整个大脑皮质,甚至可达大脑皮质下各部,而催眠状态时,大脑皮质只是部分区域呈现抑制,抑制的范围可大可小,抑制的深度可深可浅。当被催眠者在催眠师的诱导下进入催眠状态后,催眠师可以通过预先设计好的,有针对性的语言暗示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因为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过去占优势的心理活动被抑制住了,此时给予恰当的暗示可以在其大脑中形成新的兴奋灶,通过一定次数的治疗,可以消除被催眠者的某些病态心理。

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对催眠师的指令绝对执行,不会出现怀疑、抵触或批判。例如,在催眠状态时,催眠师反复暗示一位被催眠的成年人:你今年10岁。被催眠者不仅会接受这一暗示,而且还会表现出像10岁的孩子那样的幼稚动作。

催眠疗法的关键问题是暗示性。暗示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基本属性。任何人都存在一定的暗示性,但每个人的强弱程度不同。进行催眠疗法的病人如果不相信催眠疗法或抵触心理明显。就难以进入催眠状态。暗示表现为对他人的动作、语言、观念不加批判地模仿或认同,从而导致自己的知觉、判断、情感或行为改变的心理过程。暗示不是以分析、思考、说理的形式发生作用,而是以含蓄、迂回的方式,在无意识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并产生效果。根据暗示的来源,可分为自暗示和他暗示,自暗示的信息来自本人,他暗示的信息来自他人或外界情境。依据暗示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情况,可将暗示分为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积极的暗示有利于促进心身健康;消极的暗示则会损害个体的心身健康,甚至诱发精神失常或导致严重的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