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事件,对于武警官兵来讲,都要直接面对许多异常严重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异常艰苦的环境,直接面对危险甚至死亡威胁,连续作战,睡眠严重不足,工作量过大,面对创伤性场面等。这就要求执勤者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在紧急危险情况下,在应急状态中,临危不乱,从容镇定,能尽力克服自身各种障碍和困难。
武警官兵在处突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期待性焦虑
当部队接到处突的紧急任务后,参加行动的武警官兵在即将奔赴一线执行任务的前一段时间,开始出现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完成任务,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以致于有些人会出现严重的期待性焦虑反应。如睡眠障碍尤其是入睡困难,注意力障碍、心神不宁,甚至静坐不能;而有些人则表现为容易激惹,脾气比平时大,一点刺激就大发雷霆,和别人发生争执,类似的心理问题也被称为行动前焦虑或期待性焦虑。
二、行动中的负性情绪
所谓负性情绪是指不良的、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情绪反应。研究表明,战士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容易产生如下可能导致相应不良行为的心理状态:
1.惊恐障碍 也就是急性焦虑发作状态。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强烈惊恐,并出现气管和咽喉部位的阻塞感,心脏停搏感,濒临死亡感,即将失去理智感,因而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肌肉震颤,甚至大声呼叫,多伴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等躯体症状。发作历程较短,一般为5~20min,很少超过1h,即可自行缓解。发作之后,患者自觉一切如常,但不久又可突然发作。常伴有抑郁情绪。这是由于患者在执行处突任务时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冲击而产生,需要系统心理治疗。
2.气愤心理 当危害社会安定,破坏安定团结的事件发生后,绝大多数官兵会产生非常气愤的心理反应。尤其在少数狂暴者肆意取闹,不听劝阻冲击警卫目标、破坏公共设施、砸过往车辆、残害无辜群众时,更会义愤填膺,怒火中烧,进入强烈的激情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一些战士思维失控、理智降低,从而会将政策和法律忘于脑后,酿成过火行为,如盲目抓人,打人,错误使用武器警具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畏惧心理 在突发事件发展高潮阶段,少数暴徒往往丧失理智、兽性大发,丧心病狂的围攻、殴打和残害武警官兵,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官兵容易产生畏惧、胆怯心理,甚至惊慌失措。有的还可能遇险躲避,畏缩不前,贻误战机。
4.急躁心理 青年官兵执行任务喜欢速战速决,干净利索。因此,遇到群众不听劝阻,事态难以平息的情况,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尤其是长时间固守某一目标,执勤过度紧张疲劳时,急躁情绪更加强烈,以致态度生硬,简单处事,不讲方法,行为莽撞,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心理反应,极容易导致行动消极,不负责任或自作主张,盲目蛮干两种倾向。
5.心理衰竭状态 长时间的处突行动,使武警官兵处于疲劳饥饿、缺乏睡眠、缺乏作战动机、对领导失去信心、人际关系紧张、失去集体支持等的不良心理状态,容易使参加行动的军人体力和精力处于一种耗竭的状态。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
又叫心理创伤后反应。个体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经历了危及自身生命或身体完整性事件,在创伤性事件过去之后,出现各种心理反应。如反复在想像中或梦境中体验创伤性的情境,持续的回避和退缩以致影响社会功能,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极少数人症状会一直持续,直至终生,而严重的甚至不能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