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警察职业对公安干警心理的影响

警察职业对公安干警心理的影响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牺牲的干警近万人,十几万警察负伤。2.紧张性 职业风险使干警自身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加剧。警察角色所特有的危险性和紧张性使得他们总是感到自己被一种敌对的力量所包围。近年来,警察家庭不和睦,夫妻关系紧张,分居离婚,移情别恋的情况大有增加。由于职业的危险性,还会使家人为其担心。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与个人家庭生活方式之间的种种矛盾,已成为—种具有广泛性的“紧张”因素。

警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警察工作是压力密集型的职业,每一位警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要高于其他职业的人员。警察心理压力是指警察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积累挫折、冲突变化等引发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有两种,即适应的反应和不适应的反应。适应反应,将使干警变压力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勇于面对挫折和挑战,克服困难,发挥自己的最佳工作水平。不适应反应就会使干警在心理与生理方面承受着困扰与折磨,严重地影响身体健康与工作效率。引起公安干警心理压力的应激源涉及的范围极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职业本身的特性

1.危险性 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在于经常地面对暴力行为,不断地面临死伤的危险,时时受到枪弹、匕首、棍棒等凶器的威胁。有关调查显示,在和平年代,公安工作已经成为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牺牲的干警近万人,十几万警察负伤。特别是近年来,警察受伤或牺牲的情况有所上升,我国每年有近500名警察牺牲。

2.紧张性 职业风险使干警自身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加剧。而且警察工作与军队还不一样,没有固定的战场和时间,警情难以预测,长时间处于待命和警惕状态,张弛失衡。

人可以超脱“情境的局限性”,这是想像所具有的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想像中预料的不愉快的事、危险的事、不幸的体验对人的刺激更强烈,更能激起人们的情绪状态,甚至比真正发生这样的事更能引起人们的心理紧张。所以警察最大的精神压力不是置身在危险现场的时刻,而是随时待命出发,准备应付危急的心理状态。

另外,警察的心理压力还来源于职业带来的孤独。警察角色所特有的危险性和紧张性使得他们总是感到自己被一种敌对的力量所包围。

3.特殊性 除了职业本身对人身安全的威胁外,警察职业的心因性危险系数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3年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的还要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警察成为与各种阴暗面打交道最多的群体。社会的阴暗面催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垃圾,缺乏一个良好的防御机制或疏通渠道,警察就难以处理心理垃圾,即便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精神也会受到影响,各种心理问题就容易随之而生。

警察要处置违法犯罪和突发性事件,现代国家都对这种职业赋予了较大的权力,但是人的权力具有不断扩张的特性,因此权力越大,膨胀的基数也越大。一个缺少制约的有权力者,当突然有人没有按照他习惯的方式去恭维、抬举、顺从他的时候,就会觉得“丢面子”受了莫大的委屈,无法忍受。由于警察又是受法律保护的使用警械和武器的群体,如果心理压力不能得到及时的释放,那么他们借助持有武器的便利以及受耳闻目睹的犯罪行为的熏陶,极有可能转换为更严重的罪犯。近年来见诸报端的警察枪杀无辜事件,基本上属于“激情杀人”。如2000年河南刘德周血案、2001年昆明房建云枪杀案,皆缘于鸡毛蒜皮的琐事。杀人者出于一时愤怒或情绪失控,在丧失理智的情况下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而造成的这种悲剧,不但源自心理诱因,而且也与职业上没有制约而导致的权力膨胀、暴力习惯有关。

4.繁杂性 警察工作繁杂、辛苦、负担过重。首先,警察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突发事件,加班加点是常事。据统计,我国警察1年的工作量相当于其他公务员2年多的工作量。他们基本上没有节假日,24h轮班工作对他们更是常规。警察吃无定量,睡不应时,生活毫无规律可言。经常的夜间工作,给警察带来的不仅仅是寒冷、恐惧、白天休息不好,更重要的是自身的生物钟遭到破坏。美国辛辛那提警察局的专项实验性调查表明,69.3%的警察认为,警察工作打乱了正常的饮食习惯,打乱正常睡眠时间者占29%。另外,警察维护城市秩序的工作范围很广。除巡逻、侦破以外,还要同酗酒、吸毒作斗争,更多的还要为居民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甚至要负责干预和劝解居民中夫妻吵架的事情。这就使警察觉得一天到晚总有干不完的事情和处理不完的问题。为社会进行综合性服务及履行准军事的、半司法的和保护性的活动等等日常工作都是一般人难以胜任的,尤其年轻警察执行这些繁杂工作更会引起严重冲突,时间久了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心力交瘁、厌倦、烦躁等不良心境,使一些原可妥善处理的矛盾激化。

二、警察机构内部关系对警察个体的压力

警察是国家准军事力量,因而警察个体所体验的心理压力与警察的管理体制以及上下等级的严明制度是分不开的。警察内部有特定的组织纪律性。警察部门要求自己所属的警察在工作时间里只能服从上级的命令而不允许他们具有言论自由的权力。警察内部上下级绝对服从关系,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说,易滋长管理者的粗暴与专横,使警察在工作中处处感到压力。如再遇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官僚习气,玩弄权术或权利交易,更使警察在实际工作中处处感到压力重重,难以适应。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比较紧张的单位中,上下级关系不融洽,缺少社会支持、赞誉和理解,使很多人找不到“知音”来倾吐自己的衷情,承受不了沉重的精神压力而导致心理变态,表现出压抑、多恐惧,丧失自信心等多种症状。

三、家庭矛盾的压力

近年来,警察家庭不和睦,夫妻关系紧张,分居离婚,移情别恋的情况大有增加。作为工作时间不定的职业之一,警察工作时间长,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有调查显示,中国一线干警平均每天工作11~15h,平均3周才能休息1d。生活无规律,与家庭生活步调严重不协调,许多时间不能与家人团聚和分享生活的快乐,如不能及时化解矛盾,家庭、工作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严重者导致自杀或杀人。据统计,2002年全国有46名警察自杀,其中有一部分是因感情及家庭因素而导致自杀的。就是在有限的家居生活中,职业的“综合疲劳症”又表现出来,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表现自然很差,很难满足妻子和儿女的要求,家人抱怨越来越多,导致夫妻双方关系紧张。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警察工作使得警察个人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和信任程度比对自己的妻子深。道理很简单,因为战友彼此之间更能相互理解,更能互相分担彼此所须承受的压力。由于职业的危险性,还会使家人为其担心。如有位警察的妻子说:“结婚5年来,常常提心吊胆,唯恐哪天灾难会降临。5年来,我一直是在这种惴惴不安的心情中度过的。”

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与个人家庭生活方式之间的种种矛盾,已成为—种具有广泛性的“紧张”因素。这种因素不仅影响到警察个人生活,也涉及到家庭的关系,这一情况是具有国际性的。据美国一些城市警察局的统计,警察在婚后3年内离婚者达80%,有16%~19%的未婚警察认为警察工作会影响他们的社会活动,造成求偶的困难。可以说,事业与家庭,亲情与责任,警察正是在这种情感的交织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四、来自社会的压力

除了工作上的压力,警察还必须处于聚光灯下,面对社会、公众的“审视”。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公众对警察有着更高的期望,这种期望源于深层的社会心理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5个层次,“安全的需要”是其中一个层次。警察是满足公众安全需要的最佳载体,公众对警察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和信任。在公众心目中,警察应该是正义的化身和完美的代名词。而一旦警察的某些行为不符合公众的心理需求,甚至个别警察做出违法违纪行为,就极易出现心理学所说的“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的效应。因此,我们一再看到,只要警察群体中出现一个反面典型,就如同一个重磅炸弹,立即在公众中掀起轩然大波。这种情况无形中对警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警察很多精力用于综合性服务上,被称为社会工作者。他们常常挽救生命处于险境的人,帮助财产受到威胁的人,至于排解群众的纠纷和冲突,维护社会秩序更是其大量的日常工作。每一个警察可以说是联系社会和群众的代理人,但人民群众有时对公安工作理解、配合不够,甚至无理取闹,妨碍公务,给工作增加了许多不便和压力。一是执法严格常常引起社会上的非议,认真负责的态度反而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谅解。二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工作经常使警察站到民众的对立面,尤其是在示威游行、罢工罢课中表现得更突出。而随着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这种场面只会越来越多,这就容易使警察受到敌视,甚至群众还会将对政府的不满全部发泄到警察身上。三是对人民、社会危害性较大的案件发生后,限于各种条件难以一时侦破,这时会遭到社会的攻击。加上各种宣传媒介对“警察无能”大肆渲染,更容易造成对警察的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