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适合小林的疗法

最适合小林的疗法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主张1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就必须坚持胰岛素治疗。这对于1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是极其不利的。二甲双胍:适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达20%~30%。但目前对此有争论,尚需长期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予以评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1型糖尿病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稳定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反应等。

我们主张1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就必须坚持胰岛素治疗。像小林这样的1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病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只有在治疗时用胰岛素终生替代,才能维持患者正常的代谢需要,避免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避免或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如果短期内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标准时,尤其当初发病人恰处于“蜜月期”的情况下就停用,换口服降糖药,虽然有时血糖仍可控制在理想范围,但是此时血糖的控制是以胰岛B细胞过度耗竭为代价的,即在缺乏外源性胰岛素补充的情况下,由于代谢需要加速了胰岛功能的全面丧失,而以后的高血糖势必会导致眼、心、肾等并发症的迅速发生、发展,甚至在短期内造成失明、肾功能衰竭。这对于1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是极其不利的。

所以,医生建议小林入院接受胰岛素治疗。

“什么是胰岛素呢?还有没有其他辅助治疗方案?”,小林的妈妈随后便向医生提出了疑问。

1.胰岛素

胰岛素是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6 000D,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糖激素。胰岛素与其靶细胞上的受体相结合,能促进细胞外的葡萄糖进入这些细胞,并变为糖原储存起来,同时胰岛素会抑制糖原重新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降低。此外,胰岛素还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防止蛋白质和脂肪向葡萄糖转化。所以,人们称胰岛素是一种“合成性”或者“建设性”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不管是绝对缺乏还是相对不足,都会造成血糖升高,严重时则可以引发糖尿病。

2.胰岛素的类型

胰岛素的种类有人、猪、牛胰岛素三种。猪、牛胰岛是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的动物源性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相比不良反应大,疗效较差,易产生胰岛素抵抗,尤以牛胰岛素为甚。人胰岛素并不是从人胰腺中提取的胰岛素,而是通过对猪、牛胰岛素进行改造,再通过大肠杆菌或发酵用的酵母菌采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它具有起效快,疗效高,产生的胰岛素抵抗小等特点,但其价格要贵一些。

目前,我国只能自行生产猪、牛胰岛素,尚不能生产人胰岛素。市场上使用的人胰岛素主要来自于丹麦和美国。

如果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的长短来分,还可以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分为短效、中效及长效胰岛素三种。它们皮下注射后起效时间分别是20~30min、1.5~4h、3~4h;作用高峰时间分别为2~4h、6~10h、14~20h;持续时间分别为5~8h、12~24h、24~36h。

另外,1996年又出现一种短效胰岛素“优泌乐”,其起效时间较短效胰岛素更快,在注射后几分钟内即可起效。

3.强化胰岛素治疗

这种治疗手段是利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性皮下胰岛素注射的胰岛素治疗法,一般每日需注射3~4次,即在三餐前0.5h各注射1次短效胰岛素,加睡前注射1次中效胰岛素。

4.传统胰岛素治疗

在强化治疗血糖已经达标而且比较稳定的基础上,可采用每日2次注射混合胰岛素的方法,即早餐前及晚餐前0.5h各注射一次短效加中效的混合胰岛素,如诺和灵30R及优泌林70/30等。

5.可联合应用的口服降糖药

二甲双胍:适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达20%~30%。但目前对此有争论,尚需长期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予以评价。

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拜糖平、倍欣)治疗。

噻唑烷二酮类:是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B细胞功能,改善糖代谢,其主要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1型糖尿病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稳定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反应等。1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但二甲双胍和拜糖平等可与胰岛素联合运用。因为1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细胞遭到免疫攻击而被破坏,几乎不能分泌胰岛素,而所有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都是建立在胰岛B细胞尚有部分功能的基础上,所以1型糖尿病患者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有效下降,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