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对空腹血糖和负荷后血糖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认识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检测糖尿病的作用上,空腹血糖在特异性方面较负荷后血糖强,而负荷后血糖在敏感性方面较空腹血糖强。在预测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总死亡危险方面,负荷后血糖较为可靠,空腹血糖主要反映B细胞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状况和肝胰岛素抵抗的程度,负荷后血糖主要反映餐后B细胞早相胰岛素分泌的功能和外周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随着对空腹血糖和负荷后血糖病理生理和临床意义认识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检测糖尿病的作用上,空腹血糖在特异性方面较负荷后血糖强,而负荷后血糖在敏感性方面较空腹血糖强。在预测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总死亡危险方面,负荷后血糖较为可靠,空腹血糖主要反映B细胞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状况和肝胰岛素抵抗的程度,负荷后血糖主要反映餐后B细胞早相胰岛素分泌的功能和外周(肌肉、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心肌梗死糖耐量实验(glucose toleranc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GAMI)研究显示,经过34个月随访,新诊断负荷后高血糖是心肌梗死后预测发生再次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其预测强度居于第2位,仅次于心肌梗死病史。
而在导致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诸多危险因素中,负荷后高血糖也是引起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血糖患者(24例,29处病变)和糖耐量异常患者(16例,18处病变),在冠状动脉金属裸支架置入后半年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经过线性回归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仅有支架置入后狭窄程度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GT)2小时血糖水平与再狭窄相关。说明负荷后高血糖可对支架置入的预后产生显著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