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的降糖药及其特点有哪些

常用的降糖药及其特点有哪些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甲双胍单独应用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在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中使用是安全的,不会导致低血糖。二甲双胍降糖以外的作用主要是减轻体重。格列奈类在增加体重方面与磺脲类相似,但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用于降低血糖时,胰岛素能够使任何水平的高HbA1c降到接近靶目标。与其他降糖药物不同,胰岛素没有最大剂量的限制。

常用的降糖药物及其特点(表5-9)。

表5-9 常用的降糖药物及其特点

(1)二甲双胍:主要作用是减少肝糖输出和降低空腹血糖。二甲双胍单独应用可降低HbA1c1.5%。其优点是耐受力通常较好,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而乳酸性酸中毒引起的死亡非常罕见(<1/100 000)。二甲双胍单独应用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在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中使用是安全的,不会导致低血糖。二甲双胍降糖以外的作用主要是减轻体重。

(2)磺脲类(SUs):磺脲类降糖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降低血糖,可降低HbA1c1.5%,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但严重低血糖事件很少发生,在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者中相对较多。使用磺脲类后体重通常会轻度增加。

(3)格列奈类:格列奈类与磺脲类相似,能刺激胰岛素分泌,也有人把它归为磺脲类。它们的半衰期比磺脲类短,给药的次数较多。瑞格列奈可降低HbA1c1.5%,其中那格列奈较瑞格列奈作用稍弱。格列奈类在增加体重方面与磺脲类相似,但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药:α-糖苷酶抑制药抑制小肠中多糖的分解,主要降低餐后血糖而不伴有低血糖。其与二甲双胍和磺脲类相比降低血糖的作用较弱,仅降低HbA1c0.5%~0.8%。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临床中25%~45%的患者因此而停药。

(5)噻唑烷二酮类(TZDs):噻唑烷二酮类是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药,可增强肌肉、脂肪和肝对内源性和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增敏剂)。其单独应用时可降低HbA1c 0.5%~1.4%。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增加体重和水肿。其中吡格列酮较罗格列酮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益处更多。

(6)胰岛素:胰岛素是最有效的降低血糖的药物。用于降低血糖时,胰岛素能够使任何水平的高HbA1c降到接近靶目标。与其他降糖药物不同,胰岛素没有最大剂量的限制。胰岛素能改善三酰甘油和HDL-C水平,每年可使体重增加2~4kg。胰岛素治疗也同样会出现低血糖,与常规短效胰岛素相比,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低血糖的风险更低。

(7)胰升糖素样肽-1激动药(GLP-1):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可使HbA1c下降0.5%~1%,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其中35%~45%出现胃肠道反应,它对体重下降的作用可能与胃肠道反应有关。

(8)胰淀素激动药(普兰林肽):在美国作为胰岛素的辅助治疗用药,可使HbA1c下降0.5%~0.7%,30%的人出现恶心,其使体重下降可能与胃肠道反应有关。

药物选择原则:其中未超重患者起始药物推荐选用磺脲类(SUs),如HbA1c控制不理想,磺酰脲类药物可联合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TZD)类。需要强调的是,用药过程中需注意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采用每日1次的SUs类药物,警惕TZD类药物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并且不单独应用TZD。

选择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肥胖(特别是向心性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也是选择降糖药物的重要参考指标)、不良反应、变态反应、年龄及其他临床情况,如肝病、肾病等,宜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联用,几种药物联用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应采用联合胰岛素或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