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如果超过50岁,除非以往常有腰腿痛,否则诊断考虑的范围应当更广些。因此,切勿把腰椎间盘膨出当成突出而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改变为某一区域的纤维环部分或大部分破裂,腰椎间盘髓核变性突出。如有相应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体征,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应把无症状、体征的影像学突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不应笼统地将腰痛症状主观地与影像学突出联系起来。

(1)对临床症状、体征的认识误区:绝大多数患者有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至膝以下的放射痛、麻木,但如果仅腰痛无腿痛或仅伴臀区或大腿后方痛者,则多不属此症;仅腿痛无腰痛,也可能是椎间盘突出症。然而,其他病变如肿瘤、炎症波及神经根也会有腰腿痛,却不一定是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如果超过50岁,除非以往常有腰腿痛,否则诊断考虑的范围应当更广些。专家指出以下问题需注意:

①腰椎间盘膨出不等于突出。腰椎膨出是间盘髓核及纤维环的张力、弹性开始退变,其形态结构仍正常。影像学表现为:腰椎间盘前方或后、外侧方的均匀膨起。一般40岁开始出现,年纪越大越明显,可无临床症状,也不需任何处理,除非合并有椎管骨性狭窄或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才会出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有些在基层医院手术后仍有下腰痛的患者,复阅其CT片仅见间盘膨出,也没有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手术效果差并不奇怪。因此,切勿把腰椎间盘膨出当成突出而行手术治疗。

②腰椎间盘突出不等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改变为某一区域的纤维环部分或大部分破裂,腰椎间盘髓核变性突出。影像学表现为:椎间盘边缘某一位置山峰状的突起,一般在椎间盘后缘最多见。如有相应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体征,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应把无症状、体征的影像学突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不应笼统地将腰痛症状主观地与影像学突出联系起来。

(2)对影像学检查的认识误区:随着CT、MRI等影像学装置的问世,不仅为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提供了直接的影像学证据,还可通过三维观察做出突出物大小、类型、位置等的判断。这些优点使一些医生容易忽视或缺乏了解它们的不足之处,进入唯影像学诊断而与临床脱节的误区。由于X线片不能提供直接的影像征,而被误认为可以省略。其实,X线片可提供对脊柱整体的了解,观察腰骶椎有无骨性畸形(如骶椎腰化或腰椎骶化)、炎症、肿瘤等,避免漏诊、误诊。CT为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提供了直接、详细的影像征。常见的误区是,没有照X线片,只做CT检查,出现漏诊、误诊,特别常见的是将膨出诊断为突出,故治疗无效的情况并不少见。

(3)对治疗方法的认识误区:保守治疗不能一成不变。个别医疗单位利用患者害怕手术的心理,极力宣传本单位某一保守治疗方法的效果,不顾患者疗效如何一用到底。例如盲目长时间大重量骨盆牵引,频繁反复的硬膜外(骶管)激素注射治疗,或反复多次的麻醉后下重力推拿等,以致延误诊治或出现并发症。保守治疗对病史短、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脊髓造影或CT等影像学检查轻度阳性表现者适用,一旦治疗无效应及早放弃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4)手术适应证选择的误区:常见的有①对只有影像学的突出征象而无相应症状体征的患者做了腰椎间盘手术;②初发患者,症状不重,未经正规保守治疗即匆匆做手术;③只有临床症状,影像学不典型的做了腰椎间盘手术;④因错误的诊断导致的适应证选择错误,例如腰骶部恶性肿瘤、转移癌、强直性脊柱炎或腰椎滑脱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而行椎间盘手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