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竞技体育项目结构与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
一、社会影响大、民众喜欢的集体球类项目运动水平普遍偏低
集体球类项目群众喜欢,社会影响大,被国人寄予厚望。然而,2006年,中国集体球类项目成绩整体下滑,男篮世界锦标赛止步16强,女篮获世界锦标赛第12名,是历史最差成绩;男排参加世界联赛一场未胜;女曲虽然获得冠军杯亚军,但世界杯只获得第10名;垒球借东道主之利仍未获得奖牌;男女足球、男女手球、男子曲棍球、棒球、垒球、男女水球都未见起色;女排是唯一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集体球类项目,但目前面临着意大利、古巴、俄罗斯、巴西、美国等强队的挑战,总体实力上并没有任何优势,在2006年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上仅获得第5名。[5]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本土参赛,集体球类项目这样的成绩是无法让国人满意的。中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仅从广大群众的热爱和需要出发,我们也应高度重视提高三大球的水平。
二、竞技体育项目发展很不平衡
1993年原国家体委正式制定通过了《奥运争光计划纲要(1994年—2000年)》。与此同时,原国家体委为了缩短战线,集中有限的财力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在奥运会上多得金牌,做出了从1993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开始,体育比赛的项目设置原则上与奥运会设项接轨的决定,除保留中国传统的非奥运会项目武术外,其他非奥运会项目均不再进入全运会。至此,原国家体委批准正式开展的80多个项目,被分为奥运会项目和非奥运会项目。由此产生了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的巨大反差:一方面奥运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由于得到特别扶持,项目发展呈现出人财两旺、欣欣向荣的姿态;另一方面,非奥运会项目由于投入不足,项目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种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现象的普遍存在,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三、优势项目的发展潜力已趋于饱和,发展空间较难,潜优势项目还缺乏竞争力,田径、游泳两大基础项目实力薄弱
中国优势竞技项目,是指在国际重大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在未来的竞争中具备有利条件的运动项目。中国体操、跳水、举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柔道7个传统优势项目的运动员在第23-28届连续6届奥运会中共获得金牌92枚,占6届金牌总数112枚的82.14%。这7个项目是构成中国竞技体育总体实力的核心项目。
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是指在国际重大比赛中多次取得过奖牌,并在后续的重大国际比赛中,特别是奥运会比赛中有望实现突破的竞技体育项目。从近几届奥运会参赛成绩来看,射箭、击剑、女子自行车、女子摔跤、女子跆拳道等潜优势项目还缺乏竞争力。
田径、游泳两大基础项目和水上项目,奥运会共设119枚金牌,虽然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4枚金牌,但进入前3名与前8名的人数寥寥,整体实力较差。基础项目的强弱是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我们不能回避这个客观现实,必须下决心、花大力气,在这4个大项的某些小项上有所突破,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竞技体育在国际体坛上真正具有综合优势。
整体而言,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奋发努力,中国竞技体育取得卓越成绩,已经崛起。但是,中国“现在在一些大的基础项目上,与美国、俄罗斯包括德国相比还是有差距的”[6];在项目结构上,存在着夺金项目分布面窄,优势项目不多,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薄弱,潜优势项目缺乏竞争力,冬季项目仅有少数小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等诸多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