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放军第医院部分优势学科群

解放军第医院部分优势学科群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三级学科架构模式为基础,解放军第251医院全面实施“三名”工程,精心铸就名优品牌,专科发展顺利步入快车道,实现了名院、名科、名医齐头并进、加速前行的可喜局面。全军消化道疾病微创治疗中心,由解放军第251医院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及肛肠科强强联合组建。为了顺应学科发展潮流与要求,解放军第251医院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整体技术优势,把消化道疾病微创治疗及诊断作为中心的主攻方向及核心技术。

以三级学科架构模式为基础,解放军第251医院全面实施“三名”工程,精心铸就名优品牌,专科发展顺利步入快车道,实现了名院、名科、名医齐头并进、加速前行的可喜局面。现在解放军第251医院名科云集,精英荟萃,已成功创建了全军烧伤专病中心、全军消化道疾病微创治疗中心和北京军区肿瘤病理中心、颅脑创伤中心、骨科中心等重点学科群(图2-2)。近年来,医院不断开展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使得这批老牌全军军区重点专科继续保持原有的领先地位,并不断扩大优势,与此同时,医院形成了以重点专科作为“龙头”引领,协同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功能康复科、皮肤科、美容科、检验科、特诊科等多个特色专科共同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态势。

一、全军消化道疾病微创治疗中心

(一)基本情况

全军消化道疾病微创治疗中心,由解放军第251医院肝胆外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及肛肠科强强联合组建。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既有最先进的高端设备,又有娴熟的诊疗技术,既有整体规模优势,又有突出的专科特色。为了顺应学科发展潮流与要求,解放军第251医院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整体技术优势,把消化道疾病微创治疗及诊断作为中心的主攻方向及核心技术。学科建设的主要工作,如人才队伍建设,设备扩增,技术发展及科研选题都是围绕这一方向展开的。中心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内涵发展”之路,在消化疾病研究诊疗领域取得了丰硕成绩,已经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核心技术和学术研究体系。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最先进的腹腔镜及消化内镜设备,拓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尤其在以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胆石症方面,享誉冀蒙晋及北京军区,步入全军先进行列。

图2-2 重点专科与学科群建设良性循环图

中心临床部分包括门诊区(含肝胆外科诊室及专家室,胃肠外科诊室及专家室,消化内科诊室及专家室,消化内镜室,13C检查室),肝胆外科病房、胃肠外科病房、消化内科病房及肛肠科病房。医院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64排CT作为强大的研究诊疗支撑条件,中心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德国STORZ公司数字化Image-1腹腔镜系统以及国际上最先进的日本富士能公司小肠镜诊疗设备。设备总值1 385万元,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临床与科研需要。

(二)中心的特色技术

1.记忆金属支架治疗大肠良恶性梗阻 1992年开始研制并利用记忆金属支架治疗大肠良恶性梗阻。置入支架后即能恢复排便,是一种痛苦少、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对失去手术根治机会或难以耐受手术者,可用该法做永久性姑息治疗;对可手术切除者,在解除梗阻后经充分肠道准备,能实现Ⅰ期手术。该项目近几年国外有大量文献报道,已获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认证。解放军第251医院在国内最早开展此研究,随后上海、湖南等多家医疗单位也相继引用和开展。该疗法已入编《外科学》教科书中。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医疗器械注册证,准许形状记忆镍钛合金肠道支架进入医疗市场。该成果创新性和实用性强,疗效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2.三镜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胆石症 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胆石症。1999年4月开展。十五期间完成各种胆石症治疗4 070例。近3年三镜治疗胆石症3 014例,在北京军区及冀蒙地区处于领先水平,短期内开展例数较多,达到军内先进水平。消化胃镜、肠镜检查及治疗开展例数较多,近3年平均每年达到3 488.3例,达到军内先进水平。

3.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术 解放军第251医院从1998年始开展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术和内镜下胆管取石术,目前已做了400余例病人,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成功率98%,如病人胆管结石<2.0cm,可直接用网篮取石,如结石>2.0cm则要先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再行取石。由于胆总管结石诱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进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可以取得神奇的疗效,只要内镜下置管成功,体温很快下降。内镜下胆管取石或碎石、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好,同时费用也大为降低,受到病人的普遍赞誉。

二、肿瘤病理会诊中心

(一)基本情况

2007年,随着医保及新农合政策的实施有更多的肿瘤患者得到诊治,为规范肿瘤治疗,解放军第251医院不失时机地成立了肿瘤诊疗中心,并将病理科、肝胆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影像科等多学科知名专家加以组合,成立了肿瘤会诊中心,对每一位住院及术后肿瘤病人由中心专家进行集体会诊,针对不同分期及病理类型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使肿瘤治疗得到了规范,医院和科室的社会竟争力显著提高。收治病种有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鼻咽癌、肝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软组织肿瘤、骨肿瘤等各系统恶性肿瘤。开展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时辰化疗、中晚期肿瘤化疗、普通放疗、适形放疗、调强放疗、“X刀治疗”“γ刀治疗”、妇科肿瘤的后装放疗、靶向治疗、微波热疗、介入治疗、CIK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已能独立完成2例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1例同胞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二)中心的特色技术

肿瘤会诊中心始终把技术建设放在首位,结合本科实际工作,大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诊疗技术并消化吸收,实现技术创新,每年开展1~2项新技术、新业务,近几年来共开展近20项新技术新业务,成为提升实力、吸引病人的特色品牌。

1.建立肿瘤会诊机制 肿瘤属全身性疾病,要想根治则需多学科综合治疗,因此由肿瘤科牵头集病理科、胆肝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影像科等多学科知名专家一起每日下午对门诊及住院肿瘤病人、肿瘤术后病人集体会诊,根据病人病情分期、病理类型及个体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尽最大可能使早期肿瘤达到根治,中晚期肿瘤病人生存期延长,实现肿瘤治疗规范化、个体化、标准化

2.中药防治放化疗不良反应 恶性肿瘤病人在手术、放疗、化疗过程中常因难以承受的放化疗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有的因免疫功能低下,继发各种感染,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远处转移或复发,如何防治放化疗不良反应已成为公认的国际难题。肿瘤中心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系列防治放化疗不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并生产了益气活血1号、益气活血2号、活血通络膏等系列中药,经大量病人的临床实验证明,能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防治放化疗对骨髓、肺、肝等重要脏器的副损伤,显著降低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该项研究获多项科技成果奖。

3.肿瘤的靶向治疗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多数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产生了全身严重的副作用,而且多数化疗药物存在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随着现代生物技术靶向治疗的出现为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和广阔的前景,这种治疗方法可把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功能,从而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扩增要靠细胞膜表面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传导特异信号来实现,只要封闭该受体阻断信号传导就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易瑞沙、特罗凯能特异性与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实现阻断信号传导目的,达到增强化疗敏感性、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新生管形成、降低肿瘤细胞黏附能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的靶向治疗效果,有15例病人实施了该项治疗,经验证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

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 干细胞移植是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通过致死量的化疗将肿瘤细胞最大可能杀灭,同时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患者的造血及免疫功能,让病人获得新生,使那些原本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及顽疾通过干细胞移植得到治愈。肿瘤科自2006年10月开展外周造血细胞干移植以来,已有2例恶性淋巴瘤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通过干细胞移植达到临床治愈,该技术在北京以北的晋冀蒙地区属于领先地位,填补本地区空白。

三、北京军区颅脑创伤治疗中心

(一)基本情况

北京军区颅脑脊髓创伤治疗中心始建于1970年。1978年发展为20张床位的神经外科病区,1985年与神经内科组建成神经科,1987年组建成30张床位的神经外科。1989年2月被北京军区确立为“北京军区颅脑脊髓创伤治疗中心”。中心下设2个二级科、4个三级科、2个护理单元,共计110张床位。通过30多年的发展,中心已形成了以颅脑脊髓创伤、颅内脊髓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抢救、手术、综合治疗等一整套科学、正规、系统的治疗方法,处于军内、国内领先水平。中心成立以来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22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四等奖12项,发表论文386篇。参与出版专著3部,汇编2本,举办军区学习班2期,举办军区学术会议1届。

(二)中心特色

1.颅脑外伤方面

(1)强调抢救速度:缩短待手术时间,对于因病情危重,来不及到手术室的手术,可在急诊科手术,手术亦来不及时可进行简易定向锥颅碎吸、再行手术,形成了一个抢救颅脑损伤病人的绿色通道,争取分秒时间,将抢救前时间缩短到最短。

(2)探索颅脑损伤的继发性损伤机制:通过亚低温冬眠,改善脑微循环,钙离子拮抗药、抗氧自由基等研究与防治,使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降至目前的20%左右。

(3)注重恢复期的治疗:通过高压氧、理疗康复、中西医药物结合等措施,使颅脑损伤这一领域的研究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手术即有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又有锁孔微创手术治疗迟发性脑内血肿,外侧裂池开放术治疗硬膜下积液等手术方法均为国内首创。

2.颅脑脊髓肿瘤方面 能够手术治疗颅内各部位肿瘤,例如:蝶岩斜区、鞍区、镰旁、窦旁脑膜瘤,颅咽管瘤,垂体瘤,听神经瘤,室管膜瘤,各部位胶质瘤,幕上下胆脂瘤,松果体区、第三脑室内、脑干等肿瘤,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微侵袭技术的不断提高,使难度较大肿瘤得以全切,做到了术后复发率低,副损伤小,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垂体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无需开颅,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该手术已成为中心的常规手术,脊髓肿瘤尤其是高颈段髓内肿瘤曾为手术禁区,现中心亦成功切除了长约15cm的肿瘤。

3.脑血管疾病方面 能够进行多种手术方式的高血压脑出血清除术,脑血管畸形切除术,脑动脉瘤夹闭术,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孔血肿碎吸术,也可以通过微导管栓塞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海绵窦动静脉瘘以及闭塞脑血管疾病溶栓、颈动脉狭窄、支架扩张、内膜斑块切除等治疗。

四、全军烧伤中心

(一)基本情况

解放军第251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及皮肤科专业始建于1970年,在普通外科设8张床位的病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于1985年发展为20张床位的烧伤病区,1991年组建烧伤整形科,1992年被北京军区确立为“北京军区烧伤治疗中心”,1994年被北京军区命名为“北京军区烧伤整形研究中心”。1995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烧伤中心”,成为当时全军仅有的四家中心之一。中心成立后10多年,特别是近5年来,学科建设和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已成为以治疗各种原因烧伤、冻伤;先天及后天畸形矫治;带血管组织器官移植;器官再造;皮肤病损与肿瘤为主,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军专科中心,包括烧伤、整形、皮肤、腺体四个专业,在烧伤领域尤其是特殊烧伤领域处于全军领先水平、整形领域处于北京军区领先水平。

(二)中心的特色技术

1.磷烧伤合并中毒防治 磷烧伤在平时占化学烧伤第3位,战时占第1位。以往磷烧伤毒性物质与中毒机制不清,无解毒剂及促进排泄药物。10%TBSA即可致死。该技术自1978年开始开发,经过25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在磷烧伤中毒物质、作用机制、治疗方案方面取得突破。尤其是创用磁共振分析技术,在国际上首次直接测定了磷烧伤后毒性物质形成及吸收情况,并对吸收的毒物进行毒性与致死性研究,明确了磷酸是磷烧伤中毒物质,消耗细胞内外游离钙是主要病生环节。确认钙能够阻断这一环节而达到防治磷烧伤中毒的目的,改善了治疗方案,使应用此治疗方案的患者102例(本院32例,推广单位70例)全部治愈,基本解决了这一难题。该项目经河北省科技厅组织国内顶尖专家(全国烧伤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评审,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工程院盛志勇资深院士书面也给予本项目高度评价。项目于2005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电击伤的诊断与多脏器损伤的修复技术 首次在国内外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电击伤血管及组织损伤范围,经临床及动物实验对影像资料与病理关系进行了比较,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临床及实验研究在国内外报道最早;抢救重症电击伤心肺胃肠电烧伤外露成功,作为典型病例;最早将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电击伤血管损伤的诊断;将颈部侧位像用于呼吸道烧伤诊断,作为气管切开指征,有效避免呼吸道窒息,采用记忆金属支架重建气管,重建长度国内领先。

3.严重烧伤创面覆盖修复技术 1983年开始将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改做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收到较好效果,在临床及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将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与传统皮瓣相结合,形成了混合皮瓣,解决了临床上同一创面,不同深度损伤,一次性修复平整,解决了臃肿的问题。2002年对其进一步改进,设计腹部交叉互换皮瓣,修复华北地区首例联体婴儿分离后的巨大缺损,获得成功,目前累计应用300例病人。

参考文献

[1]王景明.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医院改革探计[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6):503-506

[2]石德光.“三级分科”实现医院结构再造及跨跃式发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4):692-693

[3]张淑兰.关于医院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现代医院管理,2005,2:28-29

[4]医院技术发展的龙头-重点学科建设[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5,2(3):180-190

[5]姚军.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9,6(2):190-110

[6]黄茂辉,李信春.跨世纪的医院学科发展与建设[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6):322-326

[7]孙金海,张鹭鹭,等.军队医院临床学科资源配置模式发展研究.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2):116-118

[8]孙金海,张鹭鹭,等.军队医院临床学科建设影响因素探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1):59-61

[9]吕玉波,庄一强.医院品牌战略.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10]唐维新,易利华.医院现代化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