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分虚实。因于气血不足为虚,因于湿盛属实。此例患者因暑湿壅盛,阻遏经络,水泛高原,湿邪伤气。治以清暑利湿,宣肺化痰,益气通脉。
这天又是我带领学生来某医院临床实践的时间。我们被带到重病救护室。一进到那里,见到里边有6张病床,床上都有病人,床边都有辅助呼吸机在运转。
我们被领到第二病床边,上面躺着一个六七岁女孩,已行气管切开术,正借助辅助呼吸机进行呼吸。主管医生向我们介绍该患儿的病史:
王某,女,6岁,1976年7月14日入院,患儿于7月7日下午起床,发觉两下肢软弱无力,难以行走,走则倒地,右上肢也感乏力,不能持物,7月9日早晨出现呼吸困难,说话声低、音哑,遂自河北农村送来北京治疗,入院检查体温正常,双侧上下肢完全性麻痹,肌力为0度,无疼痛感。西医诊断:多发性神经根炎。入院后经吸氧,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肋间肌与膈肌麻痹,遂行气管切开术,并以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7月13日又因合并肺炎肺不张,体温上升至38℃,应用庆大霉素,体温未降,遂请中医会诊。
中医所见:患儿完全不能自行呼吸,神志清醒,四肢痿软无力,完全不能活动,喉间痰鸣,痰量多,须时时抽吸,四肢发凉,舌淡红,舌苔白腻满布,中心微黄,脉浮弦大略数,重取无力。
按照常例,看完病人,我们还是选择会议室作为讨论的场地。
“大家已经了解了此病例的病史,又看了病人,现在我们首先对此病例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讨论。”
“周老师,我想先提一个问题。这一病例是四肢肌肉和呼吸肌麻痹,没有发热。是属于杂病还是属于外感病?”
“此病一般不发热,现在因为有合并症才有发热。看起来像杂病,实际上属于外感病,而且属于温病范畴。根据是:发病突然,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暑天。”
“病人肢体痿软无力,应该属于痿证。痿证可有两种主要原因,即气血亏虚和湿盛。现在是初秋,根据季节以及舌苔白腻,似乎是湿盛引起。”学生甲说。
“说得很好。确实此病是由暑湿之邪引起。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有类似记载‘风暑寒湿,杂感混淆,气不主宣,肢体若废,杏仁薏苡汤主之。’但有两个问题还需深入讨论:一是湿盛为什么会导致肢体麻痹?二是该病人的呼吸困难的原因,西医说是呼吸肌麻痹,我们中医如何解释?”我问。
“因为湿是重浊之邪,感之使肢体沉重不举。”
“湿阻肺络则呼吸困难。”
我觉得学生们的回答虽然与湿邪紧密联系,但没有能够将机理说清楚:“如此回答还不够确切。应该说湿邪过盛,经脉被阻,气血通路闭塞不通,以致气血不能达于四末,肢体不能得到濡养,故痿废不用;又肺为水之高原,湿聚为水,水泛高原则喘促。这样我们知道了病因病机,就有治疗方法了。”
“按以上分析,治疗方法应该用化湿通络来治痿,用泻肺利水来治喘。”学生甲说。
“完全正确。”我夸奖道。
我看对此例的病因病机讨论差不多了,于是吩咐学生做以下记录。
辨证:暑湿壅盛,阻遏经络,水泛高原,湿邪伤气。
治法:清暑利湿,宣肺化痰,通经活络,佐以益气。
处方:
晚蚕沙9g 丝瓜络9g 桑叶9g 杏仁6g
厚朴6g 石菖蒲9g 郁金9g 黄柏9g
牛膝9g 桑白皮9g 苍术9g 生黄芪15g
连翘15g 生薏苡仁10g 苏子10g 葶苈子10g
水煎服,7剂。
在学生的要求下,我对处方作了解释:“方选宣痹汤、杏仁薏苡汤配三妙散(苍术与黄柏和牛膝)加减。晚蚕沙与丝瓜络化湿通经络和胃;桑叶清热消暑,与杏仁配伍并能宣肺止咳;厚朴行气化湿消胀;石菖蒲与郁金化湿理气开窍;黄柏、牛膝和苍术清热燥湿,并导湿热下行;桑白皮清泻肺热;生黄芪补益肺脾气虚;连翘清热解毒散郁结;生薏苡仁清热利湿,引湿热下行兼健脾和胃。”
7日后,等我们再来医院的时候,患儿的情况已经出现了明显变化:下胸部及两手手指出现了轻微活动。但双足发凉如故,痰仍多,苔仍微黄厚腻,把前方加化湿通阳之品,上方去牛膝与连翘,加桂枝与草蔻各6g此后病情继续好转,体温恢复正常,8月7日停用呼吸机,15日停用中药,病愈出院。
后来我对学生说:“这个病例的痊愈,是中西医密切配合的结果。整个病情的恢复,中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没有西医的抢救,尤其是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的生命就不能延续,就没有我们中医治疗的机会。这就叫做‘留人治病’,先把人留下,再来治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