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与梅核气并存,治宜清肺润喉,疏肝解郁。
我在门诊应诊,门诊时间将要结束时,学院陆老师带着一个病人走进诊室:“周老师,这是我的一个朋友,患咽喉炎都两三年了,不断地看病,中医西医都看遍了,吃了好多药,就是不见好。今天我特地推荐他到你这里来,请你好好给看一看。”
“好,我会用心为他诊治的。”
等病人坐定,我问:“把你的病情详细地向我说一说?”
“我得病将近3年了。主要是嗓子嘶哑,嗓子感到不舒服,老像有东西挡在喉咙中,有一点咳嗽,同时感觉胸部憋闷,睡眠也不好,总是做梦。长久以来时轻时重,就是好不了。曾经验过血、X线检查,肺部没有病变。”病人说。
“你平时性格怎么样?咳嗽时有痰吗?”我问。
“我工作比较忙,脾气不太好,爱气急上火,咳嗽时有痰但不多。”病人回答。
“做过喉镜检查吗?”
“做过,说是声门肥厚,没有其他变化。”
我为病人检查:病人43岁,身体偏胖,体质良好,面色偏暗,光泽较差,舌苔淡黄腻,较厚,舌质淡红,脉弦滑。
经过了解病史和检查,我对病人说:“你的病主要是慢性喉炎,因慢性炎症引起声门肥厚。从中医来说,是由于你平时工作繁忙,常心烦气急,而致肝郁不舒,而且体内又有伏痰,痰与气互相结合,阻遏于咽喉所致。用中医来调治效果比较好。”
病人点点头说:“那就请你费心了。”
我让旁边徒弟小商做以下记录。
辨证:肝郁气滞,痰热内伏,痰气互结,阻于咽喉。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宣肺利喉。
处方:加味逍遥散、四七汤、桔梗汤加减。
醋柴胡10g 川楝子10g 广郁金10g 枳壳10g
桔梗6g 黄芩10g 炒栀子10g 牡丹皮10g
白蒺藜10g 夏枯草10g 法半夏10g 苏梗10g
茯苓10g 瓜蒌20g 川贝母10g 旋覆花10g
赭石20g 玄参15g 麦冬15g 儿茶1.5g
水煎服,7剂。
等病人走后,我们对此病例进行了讨论。
“对这一病例的辨证与治疗,你们有什么问题?”我问。
小庞有一点儿疑惑不解地说:“我有两个问题。首先是关于中医诊断的。周老师治疗方中采用了四七汤,该方是用来治疗梅核气的,那是否说这是一个梅核气病人?第二是治疗方面,这个病人得病已近3年,久病必虚,应该到了肺肾两虚的时候,但方中基本没有采用滋补的方法,这是为什么?”
小商也说:“此方与平时治疗咽喉炎的方子截然不同,似乎是从肝论治并以调气为主。”
“你们在临证时必须全面分析判断病情。通过全面分析,才能知道这一病例具有梅核气和喉痹的双重特性。病人长期工作紧张,心烦急躁,有明显的肝郁气滞的证候表现,如胸闷喜太息等,此时出现咽喉症状,应该说是梅核气。但梅核气所出现的咽喉症状主要是病人的主观感觉,而缺乏客观的咽喉病变。但现在病人咽喉不利,却有明显的客观咽喉病变,如说话声音严重嘶哑,检查有声门肥厚。这又不完全符合梅核气的特点。所以我认为此病人具有梅核气与喉痹的双重特性。但更重要的是进行病因病机分析:病人有明显的肝郁气滞的表现已如上述,同时体胖并舌苔厚腻,这提示体内有痰。痰气互结,最易阻碍窍道。‘久病必虚’并非绝对,时间只能作参考,主要根据脉证。病人的脉证并没有肺肾两虚的证候。基于这一分析,才做出上述辨证与治疗。”
“经你分析我对这一病例的病因病机清楚了,你的治疗方针是既治喉痹,又治梅核气吗?”小庞说。
“对,我是将这两方面治疗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请周老师再解释一下方药配伍。”
“方中醋柴胡、川楝子、广郁金、枳壳疏肝解郁;旋覆花、赭石降气平逆;瓜蒌、川贝母、茯苓、法半夏化痰破结;桔梗、苏梗宽胸理气;黄芩、炒栀子、牡丹皮清肺肝之火;白蒺藜、夏枯草清热平肝;玄参、麦冬滋阴润喉;儿茶利咽护喉。
1周后复诊,病人喜形于色,说:“7剂药下咽,我病好了一半,不仅咽喉清利多了,而且其他症状也好多了,胸闷轻了,长出气也少了。我从来没有获得过如此明显的疗效……”
当然,如此长久的病,见效虽快,但治愈却需要时间。上方加减治疗月余,才基本治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