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互相参考,把握病因病机,才能明确疾病性质。
那是1995年的一个上午,诊室的门被打开,推进来一辆轮椅,上面坐着一位60岁左右的妇女,体胖而臃肿,精神疲惫。随之进来的老先生对我说:“我们是从美国加州回来探亲的,不料我太太突然病得很厉害,眼看回美国的日期临近,她这样怎么能上飞机呢。我们相信中医,想请中医专家想想办法。”
“好,请坐,将你太太的病情详细地说一说。”
“我太太61岁,她有慢性气管炎的病史,经常咳嗽喘,吐痰。这些日子病情加重了,喘不上气,也起不了床,而且身上也肿……”
听完介绍,我对病人进行了检查:病人面色晦暗,呼吸短促,鼻唇周围微青,嘴唇轻度发紫,舌苔白滑,舌淡紫,脉沉弦细,沉取无力,手发凉。听诊两肺有喘鸣音及中小水泡音。胸片显示两肺纹理增重,透光度增强,心脏中度扩大。
经诊断,这是一个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病情比较重。我对病人说:“你的病情不轻,而且较为复杂,需要住院治疗。”
病人摇摇头说:“我不住院,家里人也劝我,我就是不想住院。”
看到病人态度坚决,虽经再三劝说还是不同意住院。于是我对她说:“既然你不同意住院,那我给你开方用中药治疗。如果不见好转,你就一定要下决心住院。”
病人点头同意。然后我吩咐徒弟小庞做以下记录。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合并肺气肿、心力衰竭。
中医辨证:痰饮内伏,外感风寒,脾肾阳虚,水湿泛溢。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逐饮,益气养心,温阳利水。
处方:三拗汤、苏葶丸、炙甘草汤、真武汤等方化裁。
麻黄1.5g 杏仁3g 苏子15g 葶苈子15g
炙甘草30g 桂枝10g 白芍10g 五味子10g
生晒参10g 制附子10g 白术10g 猪苓15g
茯苓15g 车前子10g 泽泻10g 鱼腥草20g
水煎服,3剂。
我嘱咐病人一些注意事项,并留下联系电话,以便及时了解情况。
第二天,我给病人打了电话,了解服药后的情况。病人家属在电话中说:“周教授,你的药真灵,刚吃了1剂药,我太太的病已经明显好转。气短减轻了,小便多了,浮肿也轻了,而且精神也好了很多。”
“这样很好,3天后再来复诊吧。”
等到3天后复诊的时候,病人的情况已大不一样:面色与精神大有好转,呼吸平稳,说话也有底气了,两下肢浮肿已消了一半。病好转了,病人的情绪也好了,脸上已有笑容。
我看病人的舌苔虽仍白滑,但厚度已经明显减退,脉象也较从前有力。气喘控制了,心力衰竭也已缓解。所以我对原方没做改动,再开3剂。
等病人一走,小商就迫不及待地说,“周老师,我感到中医在这病人身上显示出神奇的效果。当初我还真有一点儿担心,这么重的病人,单纯用中药能管用吗?一般认为心力衰竭都离不开西药强心药,如洋地黄、西地兰等;今天的事实证明中药照样能控制心力衰竭。不过说实在的,还是周老师方开得好,我就不敢处理这样的病例。”
小庞也说:“这个病例的治疗效果还真有一点儿神奇,更加增强了我们学习的信心。不过还得请周老师仔细为我们讲解一下。”
“这是一个病情沉重、病因复杂的病人,我们首先要把握好病因病机,明确疾病性质。从病人面色、精神状态,以及短气不足以息的情况看,很容易被认为是虚证。但我们还必须进一步了解,虚是什么虚?病变属哪一脏?除了虚还有什么不能忽视的问题?”
“我想病人诊断既然是心力衰竭,那主要病因就是心气不足,病变部位在心。”小商说。
“像你这样通过西医诊断来判断中医病因的大有人在,殊不知你们进入了一个误区。你们往往将中医辨证简单地与西医诊断相联系,忽略了病人所表现的体征。正确的方法是暂时将西医诊断放在一边,独立地运用中医眼光来观察分析病人:病人有咳嗽喘促,与肺关系密切;病人有水肿,肯定与脾肾关系密切;病人还有心慌,也会与心有关。这样看来,此病人几乎与脾肾心肺各脏都有关联。”
“那么如何来进行病因病机分析呢?”小庞问。
“病人最初是咳嗽,久咳不愈,乃是肺病及脾,从五行学说看是‘子盗母气’,导致脾虚;脾虚则土不生金,又加重了肺虚;而脾肾相互滋生,脾虚不能滋肾,致使肾也虚。心肺同居膈上,心主血而肺主气,气血相互影响,故肺病也会引起心病。分析至此,则肺脾心肾俱病。现在大家再来看一看,除了虚还有什么不可忽视之处?”
“还有水肿。”
“对,还有一些是不能单纯用虚来解释的现象。面色苍晦,脉沉取无力,两手发凉,均是阳气不足之症;但我们同时又发现舌苔白滑,脉带弦象,还有水肿。这是一种阴寒有余的现象,这些现象不能单纯用补虚来解决。这是一种阳气不足阴邪有余的表现,即阳虚阴盛的性质。什么是阴邪?阴邪为饮为水为寒。寒邪闭肺,阴邪阻逆则喘憋,水邪泛溢则水肿。阳气不足需要补益,阴邪有余需要温散渗利加以消除。”
“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周老师的方中用了那么多散和利的药。”
“周老师,现在我懂了中医辨证不要受西医诊断所左右,但我们如何考虑心衰的问题呢?”
“中医辨证不要受西医诊断所左右,但也不能不考虑西医诊断。这是一个辨证的关系,要做到有机联系。我们中医对此病例如此辨证如此治疗,客观上就是要解决咳喘与心力衰竭,在方药中要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有利于促进心功能的药,但仍要服从中医整体辨证思路。既然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都分析清楚了,现在由你们来分析方义吧。”
小庞说:“治疗需要开闭益气,温阳利水,泻肺逐饮,降气固肺同时并举。用麻黄、杏仁开闭,同时以人参、五味子益气固肺;苏子、葶苈子泻肺逐饮,同时配麻黄、杏仁开降结合而定喘;制附子辛热归心脾肾经,此处温脾肾助阳,配白术、猪茯苓、车前子、泽泻起到温阳利水的作用。”
“同时附子也可入心益心阳,配人参、桂枝、炙甘草,助心阳益心气,可以起到强心的作用。”小商补充说。
“说得很好”,我夸奖他们。
这个病人经过1周治疗,病情已经完全平稳,最后步行来门诊复诊。最后按时上飞机返回美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