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蕴肺与痰热郁肺不同。痰热蕴肺反映热盛,有久蕴成毒的倾向,性质与肺痈相近。而痰热郁肺则指一般痰热所引起的咳喘,在一般慢性支气管炎时常见。
一天早晨,我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是一个年老的女声:“周大夫,你好。我姓张,是你的老朋友沈君早年的同事。我患慢性咳嗽已经十几年了,医院大夫说我是慢性气管炎,打针吃药治了很久就是不好。沈君让我找你看一看。”
“我明天在某门诊部有门诊,你可以到那里去找我。”
第二天,张女士如约来到门诊。她刚在我旁边坐下,就上来一阵咳嗽,接着吐出两大口痰,她从兜里取出卫生纸,随即将痰吐在纸上。她正要把它包裹起来扔到纸篓里。
“等一等,让我先看一看。”我说。
她重新将已包裹起来的纸打开。我查看了痰的性状,发现痰呈现黄脓样,与黏液杂在一起。
“好,现在我再问你几个问题。你年轻时得过什么病?”
“二十几岁的时候得过肺炎,而且比较厉害,还住了十几天院。”
“做过X线检查吗?”
“做过,说是支气管炎。”
我看病人一般情况尚可,面色黄白,舌苔淡黄腻,中心较厚,舌质淡红,脉细滑略数。
查看完病人体征后,我对她说:“据我看,你的病不是一般的支气管炎,很可能是支气管扩张。”
“以前也曾经有医生怀疑过,建议做支气管造影,我怕痛苦没有做。”
“我为你开中药方,一般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我让小李记录如下:
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
中医辨证:痰热蕴肺,久而成毒,痰阻肺络,宣降失司。
治法:清热排痰,宣肺之嗽。
处方:
桑叶10g 杏仁10g 黄芩10g 芦根20g
生薏苡仁15g 冬瓜仁15g 桃仁10g 苦桔梗10g
生甘草10g 鱼腥草30g 败酱草20g 瓜蒌20g
枇杷叶10g
水煎服,7剂。
“关于这个病例的西医诊断,你为何考虑是支气管扩张,它与慢性支气管炎有什么不同?”徒弟小李问。
“主要根据三点:一是以往有肺炎病史,因为在重症肺炎以后,遗留支气管扩张比较常见;二是病情顽固难愈;三是咳吐脓痰或浓痰,痰量较多。”我回答。
“西医诊断与我们中医辨证有无一定联系?”
“我反复强调中医辨证要根据证,不是根据西医诊断。但是也不是一概不考虑西医诊断,应该尽量做到在明确中医辨证的同时,尽可能做出西医诊断。这样有助于全面掌握病人病情。而且在不少情况下,西医诊断对中医辨证也有启示作用。例如这一病例,支气管扩张的诊断,由于其固有的临床特点,使我们能很快得出痰热蕴肺的辨证。”
“痰热蕴肺的含义与痰热郁肺有何不同?”
“痰热蕴肺反映热盛,而且有久蕴成毒的倾向,性质与肺痈相近。而痰热郁肺的辨证,则指一般痰热所引起的咳喘,在一般慢性支气管炎时常见。”
“这样我明白了,可以看出来在你方中基本是按照治疗肺痈的特点来拟定的,对吗?”
“对,那就由你来分析一下方义吧。”
“好,我来试一试。方中桑叶、杏仁宣肺止嗽;芦根、生薏苡仁、冬瓜仁、桃仁是千金苇茎汤,有清热化痰消痈之功;苦桔梗、生甘草为甘桔汤,可以清热利咽;黄芩、鱼腥草、败酱草清热解毒;瓜蒌、枇杷叶肃肺化痰。”
“很好。但有两点要纠正:一是甘桔汤在此处主要不是利咽,而是排痰或排脓,要知甘桔汤亦是治疗内痈时所常用的。二是千金苇茎汤也并非化痰,也是起到排痰或祛脓消痈的作用。”
结果:病人用此方加减调治两个月,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而停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