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症状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症状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均可归属为中医痹证的范畴。急性风湿热以风湿热毒为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可表现为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则多以寒湿突出,在此基础上出现痰瘀阻络和脾肾阳虚等证。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均可归属为中医痹证的范畴。这类病常为多病因致病。急性风湿热以风湿热毒为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可表现为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则多以寒湿突出,在此基础上出现痰瘀阻络和脾肾阳虚等证。

一个20余岁的青年,一手托着腰,步履笨拙的走进诊室,直挺挺地坐到我身边,说:“大夫,我得关节炎已经8年多了,我们当地医院都说我是强直性脊柱炎,我是从河南特地跑到北京找专家治病的。”

“那你就把详细病情说一说吧。”

“我今年26岁,从18岁那年开始,就常犯腰痛,好一阵坏一阵,病情不断发展,这两年连弯腰都困难了。这是我的X线片子,请你看一看。”说着将X线片子递给我。

我接过片子,拿到读片灯前查看。发现骶髂关节骨质增生,椎间隙闭死,周围纤维组织钙化。

“以往都怎样治疗的?”

“西医说没有特效疗法,腰痛时用芬必得、消炎痛、扶他林等,也只能暂时止痛,挡不住病情发展。”

“还有什么不舒服?”

“怕风,手足发凉,冬天更为明显。”

我看病人面色黄暗,舌苔白腻,舌淡红,脉沉弦细。

我让小庞记录如下。

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辨证:肾阳不足,外感风湿,痰湿阻络。

治法:温肾逐寒,散风祛湿,化痰通络。

处方:独活寄生汤、乌头汤加减。

   独活10g    桑寄生30g 秦艽10g  威灵仙10g

   麻黄3g    生黄芪30g 当归10g  川续断10g

   牛膝10g    防己10g  川萆薢10g 胆星10g

   白芥子6g   黄柏10g  杜仲10g  肉桂6g

   炙川草乌各3g 地龙10g  乌蛇6g

水煎服,12剂。

“我平常在临床上常遇到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还没有见过强直性脊柱炎。它和风湿类风湿有何区别?”小庞问。

“此三者都和人体免疫系统混乱有关,而且都属于结缔组织病范畴。但风湿性关节炎症状较轻,一般不遗留关节后遗症;而后两者关节症状重,常造成关节变形。强直性脊柱炎病变有向心性倾向,常以脊椎及骶髂关节为主。”

“从中医看是否都属于痹证?在病因病机方面,三者之间有何差异?”

“这类病一般属于痹证是没有问题的,但病因病机方面有所不同。《黄帝内经》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说明此类病也有多病因倾向,不是由单一病因引起。实际上,除风寒湿之外,还可有其他因素:如热、毒、虚、痰、瘀等。急性风湿热常以风湿热毒为主;而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可表现为风寒湿痹;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则多表现为以寒湿为突出,在此基础上出现痰瘀阻络和脾肾阳虚。”

“你能解释一下此病例的具体病因病机吗?”

“患者得病已经8年,且固定在同一个部位,即腰骶部。这是‘着痹’的特点。《内经》说过:‘其湿气胜者为着痹’。当初虽由多病因引起,但必然湿胜。湿为阴邪,久必伤阳,导致脾肾阳虚。所以现证除疼痛、活动不利等痹证固有的症状以外,还有手足发凉、怕冷、脉沉弦细等脾肾阳虚证候。”

“经你一解释,现在我都明白了。看你的处方,也就知道方义了:秦艽、威灵仙、麻黄散风祛湿;独活、桑寄生、川续断、牛膝祛风补肾,强壮筋骨;防己、川萆薢、黄柏祛湿;胆星、白芥子化痰通络;杜仲、肉桂、生黄芪、当归补益气血,温肾壮阳;炙川草乌、地龙、乌蛇逐寒通络治顽痹。我这样解释对吗?”

“很好,如此解释正合我意。”

结果:上方加减治疗3个月后,手足不冷,腰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度增进,病情好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