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颅脑手术后发热气憋发绀原因待查

颅脑手术后发热气憋发绀原因待查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说:“湿蔽清阳之路则胸痞”;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也指出湿温初期就可有“胸闷不饥”。听诊两肺未闻啰音,心率较快,但心律正常。病人确实呈现奇特的表现。“从西医方面看,发热很可能是免疫功能紊乱;对于喘憋和发绀,很像是肺动脉通道受阻,只是现在还没有找到客观依据。因为现在原因还不明朗,所以还不敢说这二者有无直接联系。但从中医方面看来,这二者显然有密切关联。”

湿邪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易于阻遏气机。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说:“湿蔽清阳之路则胸痞”;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也指出湿温初期就可有“胸闷不饥”。

2008年4月的一个上午,我在某医院应诊。在诊疗间隙,进来一个四十开外的男子,走到我的跟前,操着东北口音说:“周教授,我已经在诊室门口等了一个多钟头了,刚才你这里有病人,你正忙着看病,没敢打搅你。现在你已看完病人,我想耽误你几分钟,同你商量一个事,可以吗?”

“可以,请你坐下慢慢说。”我回答。

“我女儿19岁,患脑胶质细胞瘤,两个月前在某医院做手术,手术做得很好,也很顺利。可是手术1星期后,她就开始发热,同时出现憋气现象。天天滴注抗生素,发热退不下来。医院经过多方面检查,查不出原因,已经排除了感染的可能性。说发热可能是中枢性的,可能是神经调节失常。但是憋气和呼吸困难,不是肺炎也不是心脏病,就是查不出原因,憋得她脸和手指发紫,吸氧也解决不了。在无法可想的时候,我来求助于中医,我在网上查到你善治发热,所以特地来找你想办法。”

“你想让我怎样帮助你?”我问。

“我想请您根据我以上说的情况,开一个药方,可以吗?”

“你的孩子情况很复杂,光是根据你说的情况开药方,不太合适,必须经过用中医的方法检查,比如把脉看舌等,才可以开方。我看有两个办法:一是你回去与医院商量,如果他们同意中医会诊,我可以为你跑一趟;二是如果会诊的事定不下来,要是病人行动没有困难,也可以让她过来一下,我检查以后为她开方。”

“谢谢周教授,我现在马上回去,如果医院方面不同意会诊,我就叫一个出租车送她过来。”

两小时以后,那个张姓男子领着女儿来到诊室。

我看病人体格较胖,呼吸困难,一步一喘地走到我的跟前坐下,面色青紫,唇指亦紫,精神软弱,舌苔白腻,布满全舌,舌质亦发紫,脉弦涩。听诊两肺未闻啰音,心率较快,但心律正常。病人确实呈现奇特的表现。

“你女儿的发热有无一定规律,一天当中何时发热最高?”我问。

“发热有一定规律,一般是中午以后体温较高,最高可达39.5℃。”

“怕冷吗?”

“有怕冷,什么时候怕冷了,体温就要上去了。”

“最近性格脾气如何。”

“特别容易烦躁起急。”

看我了解得差不多了,病人父亲问:

“周教授,据你看来,我女儿究竟得的是啥病呢?”

“西医诊断的任务还得交给某医院,中医方面已经有一定眉目了。”我说。

“从中医方面看是啥问题呢?”

“湿盛和肝郁。”

“那就请周教授为她开方吧。”

于是我吩咐徒弟小李做以下记录。

西医诊断:发热、气急、发绀待查。

中医辨证:湿热壅盛,阻遏膜原,肝郁气滞,气滞血瘀。

治法:辛香化湿,开达膜原,疏肝解郁,降气平逆,活血通脉。

处方:

   柴胡10g   青蒿10g  桑叶10g  杏仁10g

   苦桔梗10g  黄芩10g  连翘15g  草果6g

   厚朴10g   广郁金10g 槟榔10g  旋覆花10

   赭石20g   苏子10g  葶苈子10g 瓜蒌20g

   桃仁10g   红花10g  桂枝10g  赤、白芍各10g

   王不留行10g 石菖蒲10g 枇杷叶10g

水煎服,7剂。

1周后,患者的父亲又来诊室找我。

“周教授,你的药真有点神了,服了3剂药发热就退了,喘憋也好多了,真是太谢谢你了。”

病人服药以后竟然好转的如此之快,甚至出于我的意料之外。为了进一步了解药后情况,我问:“脸、唇以及指甲发青有无变化?精神有没有好转?”

“都有变化,脸、唇以及指甲发青也有减轻,精神好多了,尤其是情绪大有好转,今天早晨居然哼起流行歌曲来了,这是近几个月来所没有过的。”他说话的时候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

“太好了。不过服药不能中断,现在我再为她开方。”我说。

在原方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加枳壳、厚朴各10g以加强化湿和理气的功效,共开方7剂。

“我越来越感到人体的复杂,是任何精密仪器所不能比拟的。由于人体的复杂性,使得疾病也极为复杂,我们做临床工作的,每天都会遇到不解之谜,人们对自身的探索也是无穷尽的。”小李颇有感慨地说。

“说得对,只要对人体还有未知的奥秘,只要在临床上还不能治愈所有的病,我们就一天也不能停止努力。”我说。

“我觉得这个病例很特别,那么明显的喘憋发绀,为什么就找不到原因?还有发热与喘憋究竟有没有关联?”小李问。

“从西医方面看,发热很可能是免疫功能紊乱;对于喘憋和发绀,很像是肺动脉通道受阻,只是现在还没有找到客观依据。因为现在原因还不明朗,所以还不敢说这二者有无直接联系。但从中医方面看来,这二者显然有密切关联。”

小李瞪大眼睛看着我,问:“是吗?那是为什么?”

“病人发热有往来寒热现象,而且白腻苔布满全舌,发热由于湿阻膜原可知。”

“湿盛与喘憋又有什么关联呢?”

“你是否知道,湿邪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易于阻遏气机,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说:‘湿蔽清阳之路则胸痞’;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也指出湿温初期就有‘胸闷不饥’。这都是因为湿是阴邪,容易阻遏阳气。湿邪阻遏胸膈则胸脘痞塞,湿聚为痰,阻遏肺络则喘憋。这样看来湿盛与胸闷喘憋就有内在联系。”

“但是薛生白与吴鞠通都没有提到面与舌发紫的问题,那又如何解释呢?”看来小李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那我先来问你,唇舌指甲发紫,在中医看来主要是什么问题?”

经我突然一反问,他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支支吾吾地说:“这个……是不是与血瘀有关?”

“发绀在西医看来是缺氧,在中医看来则为血瘀。原因很清楚,导致血瘀的原因,除了湿阻气机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总而言之,这一病例存在两个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因素:湿盛与肝郁,一切症状均由此而生。”

“周老师的解剖刀又把这复杂的病情分析得一清二楚。”

“只要我们遵循《黄帝内经》说的:‘谨守病机,有则求之,无则求之’,我们总能解开绝大多数疾病之谜。”

“在您的处方中,您是如何将化湿和解郁这两个治疗重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化湿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化湿的方法很多。现在我们通过化湿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化湿、开达膜原来解决久热不退,二是化湿来畅利气机,以利于解除血瘀。方中以草果、厚朴、槟榔化湿破结,开达膜原;又以厚朴配石菖蒲、广郁金化湿畅利气机,连翘清热利湿;柴胡、青蒿入少阳而透邪,配黄芩和解表里;桑叶、杏仁、苦桔梗宣开肺气;配苏子、葶苈子、瓜蒌、枇杷叶降气涤痰,以止咳喘。现在还要解决第二个重要问题,就是气滞血瘀。柴胡、广郁金疏肝解郁;旋覆花、赭石降气平逆;桃仁、红花、赤芍、王不留行配桂枝起到活血通脉的作用;白芍平肝。这样,药味虽多,但都和两个主要环节紧密相连,突出了治疗重点。”

结果:经过20天治疗,体温平稳,退热后未再反复,喘憋与发绀显著减轻,出院并带药返回东北老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